6.5特种水产动物识别-牛蛙的识别.ppt

6.5特种水产动物识别-牛蛙的识别.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洋生物识别海洋生物识别CONTENTS蛙类识别05牛蛙牛蛙牛蛙个体重可达1kg以上,最大可达2kg。背部及两侧和腿部的皮肤颜色随栖息环境和个体年龄而变化,通常为深褐色或黄绿色,近看时有深浅不一的虎斑状横纹。1、牛蛙雌雄鉴别部位雌蛙雄蛙鼓膜与眼径大小相似比其眼径大一倍前肢无婚姻瘤具发达的婚姻瘤。咽喉部灰白色、无声囊黄色,有声囊鸣声鸣声小鸣声似牛叫体色淡褐色,斑点明显暗褐色,斑点少体形生长稍慢,体形略小生长迅速,体形较大牛蛙幼体不易区别雌雄,到250g左右的成蛙,则雌雄各具其特征。2、活动规律牛蛙的活动有明显季节规律,早春温度在10℃~12℃,休眠的牛蛙开始复苏;清明至霜降是活动期;其中立夏到秋分(5月上旬至9月下旬)为活动高峰期;立冬到翌年惊蛰(11月上旬至翌年3月上旬)是牛蛙冬眠期。3、栖息环境牛蛙水陆两栖,喜居于江河、池塘、沼泽及岸边草丛。繁殖季节,蛙多聚集于水塘、河沟附近,往往雄蛙先到,发出此起彼伏的求偶鸣叫声。牛蛙有归巢特性,生殖活动结束后,种蛙仍然返回原栖息地生活。有时甚至在雨天漆黑的夜晚也能找到自已的栖息地。(1)环境温度牛蛙是变温动物。生长的最适温度25℃~32℃,繁殖适温为20℃~30℃,低于20℃,高于30℃一般不产卵。在水温为18℃以下越冬的牛蛙,移到产卵适温水体,产卵时间推迟50d左右;而越冬水温在20℃以上的,移入适温水体15d左右即可繁殖。(2)湿度由于牛蛙的皮肤是辅助呼吸器官,不具备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组织。因此,它所栖息的周围环境要有水塘,还要有较高的湿度。蝌蚪更是一刻也不能在干燥的陆地上生存。可见,环境湿度是牛蛙生存的又一决定因素。(3)盐度盐度及环境污染牛蛙不能生活在超过盐度为1的水域。4、食性(1)牛蛙的食物构成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尤其喜食活饵。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也不尽相同。蝌蚪可喂以蛋黄、血粉、鱼粉等,也可用豆浆、麸皮、面粉等佐食。幼蛙及成蛙的食物范围包括: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如甲壳类的虾;软体动物,如螺、蚌;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的幼体及哺乳类的内脏等。(2)牛蛙一般夜间捕食。若见食物在30cm以外,就缓慢游向或爬向目标,猛然扑食,食后回到原地或在捕食处静侯。人工投喂时,每天在一定时间、一定的地点并给予一定信号,不需要几天,牛蛙便可按时来到喂食地点进食,形成条件反射。(3)牛蛙生性贪婪,生长季节食量较大。用饵料盘喂食时,成群争抢上盘,体弱、个小的往往被挤出盘外。牛蛙的最大胃容可达空胃容的10倍。6月~10月份是摄食旺季,每月每只蛙平均摄食160g人工饵料。平均每天食5g为宜。5、牛蛙的繁殖习性牛蛙为雌雄异体,繁殖时,成熟个体下水“抢对”,雌性排卵、雄性排精在水中结合,进行体外受精。(1)性成熟年龄成熟年龄:在我国人工饲养的条件下,牛蛙达到性成熟的年龄,呈现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的趋势。在珠江流域为二足龄;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为三足龄,性成熟的最小体长为112毫米,体重为150克。营养和饲养管理条件较好,生态环境适宜,性成熟的年龄可以提早,反之则推迟。牛蛙的性成熟年龄还与生长速度有关,一般来说,生长速度快的、个体大的牛蛙比生长速度慢的、个体小的牛蛙的性成熟年龄小。(2)产卵习性①发情行为雄性不断鸣叫②抱对1—2天③产卵、受精牛蛙繁殖季节在4—9月,只要水温达20—30℃,不论是池塘、河沟,均能顺产,体外受精。一般个体产卵量2—3万粒,最多达5万粒。(3)产卵类型牛蛙是一年多次产卵型,每年自然产卵3—5次。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能将温度控制在25—30℃,则终年都能产卵。**海洋生物识别

文档评论(0)

一笑倾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