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全套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脈診;第一節診脈概述

;(二)氣血是形成脈象的物質基礎

氣、血是構成人體組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心氣、心血是心臟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

心臟的搏動離不開氣血的供養,氣血盈虧直接影響脈道的充盈度。

血在脈管中運行全賴於氣的推動,血液不溢於脈外全靠氣的固攝,脈搏的強弱和節律有賴氣的調節。若氣血不足,則脈象細弱或虛豁而無力;氣滯或血瘀,則脈象細澀而不利等。

;(三)其他臟腑與脈象的關係;二、診脈部位和方法;寸口脈法;;寸口分候臟腑;(二)、診脈方法;1、舉法是指用較輕的指力,以體察脈搏部位的方法。亦稱“輕取”或“浮取”。

2、按法是指用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體察脈象的方法。此法又稱“重取”或“沉取”。用力適中,按至肌肉以體察脈象的方法稱為中取。

3、尋法尋是尋找的意思。指力從輕到重,或從重到輕,左右推尋,調節最適當的指力,尋找三部脈動最明顯的部位,統稱尋法。

4、總按即三指同時用力診脈的方法。從總體上辨別寸關尺三部和左右兩手脈象的形態、脈位的浮沉等。總按時一般指力均勻。

5、單按用一個手指診察一部脈象的方法。主要用於分別瞭解寸、關、尺各部脈象的形態特徵。

;(三)診脈注意事項;三、構成脈象的要素;;四、正常脈象;(二)正常脈象的生理變異;5、精神情志:人在恐懼、興奮、憂慮、緊張等情緒變化時,都可以引起脈象變化,當情緒寧靜之後,脈象亦可恢復正常。

6、四時氣候

7、地理環境:北方之人脈多沉實,南方之人脈多弱。

8、脈位變異:寸口不見脈搏,而由尺部斜向手背,稱為斜飛脈。若脈象出現於寸口的背側,稱為反關脈。此屬於撓動脈解剖位置的變異,不屬於病脈。;五、常見病脈及臨床意義;浮脈的相類脈:

(1)洪脈

脈象特徵脈形寬大,來盛去衰,應指浮大而有力,滔滔滿指,呈波濤洶湧之勢。

臨床意義洪脈主熱甚。多因邪熱亢盛,內熱充斥而致脈道擴張,氣盛血湧所致;若泄利日久或嘔血、咳血致陰血虧損,元氣大傷亦可出現洪脈,但應指浮取盛大而沉取無根,此為邪盛正衰之危候。

此外,夏令陽氣亢盛,脈??稍現洪大,為夏令之平脈。

;

(2)散脈:浮大無根,節律不齊,脈力不均。故曰“散似楊花無定蹤”。為元氣耗散,精氣欲絕,病情危重的徵象。

(3)芤脈:浮大中空,如按蔥管,應指浮大而軟,按之上下或兩邊實而中間空。多因突然失血過多,血量驟然減少,營血不足,無以充脈;或津液大傷,血液不得充養,陰血不能維繫陽氣,陽氣浮散所致。在血崩、大咯血、外傷性大出血或嚴重吐瀉時均可出現。;(4)革脈

脈象特徵革脈浮弦,中空外堅,如按鼓皮,切脈時手指感覺有一定的緊張度。脈形如弦,按之中空,與芤脈浮虛而軟又有不同。

臨床意義精氣不藏,正氣不固,氣無所戀而浮越於外的表現,所以多見於亡血、失精、半產、漏下等病症。

;(二)沉脈

脈象特徵輕取不應,重按始得,舉之不足,按之有餘。其脈搏顯現的部位較深。

臨床意義沉脈為裏證的主脈。邪鬱於裏,氣血內困則脈沉有力,屬於實證;若臟腑弱,正氣不足,陽虛氣陷不能升舉則脈沉無力。

有的人兩手六部脈象都沉細,但無病候稱為六陰脈,亦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沉脈的相類脈

(1)伏脈脈動部位比沉脈更深,重按著骨方可應指主邪閉、厥病和痛極。多因邪氣內伏,脈氣不得宣通所致。暴病出現伏脈為陰盛陽衰厥脫證之先兆;久病見之為氣血虧損,陰枯陽竭之症。是疾病深重或惡化的標誌之一。危重病的伏脈,兩手寸口脈同時潛伏,太溪和趺陽脈則不顯脈。

(2)牢脈脈形沉而實大弦長,輕取中取均不應指,沉取始得,堅著不移。主陰寒內盛,疝氣癥瘕之實證。由陰寒內積,陽氣沉潛所致。;(三)、遲脈

脈象特徵脈來緩慢,一息脈動三---四至

臨床意義主裏寒證,亦可見於邪熱結聚的裏實熱證

遲而有力為實寒;遲而無力為虛寒。寒邪凝滯或陽氣虛弱失於溫運而致。若邪熱結聚,伴腹滿便秘、發熱等胃腸實熱證,也可出現遲脈,如《傷寒論》陽明腑實證即屬此類,故脈遲不可一概認為是寒證。

;遲脈的相類脈

緩脈一是脈來和緩,一息四至(約每分鐘60~70次)。可見於正常人,又稱為平緩脈。是脈有胃氣的一種表現。二是脈勢縱緩,緩怠無力。多主脾虛,濕困。脾虛氣血不足,血脈失充,鼓動無力,或為濕邪困阻,陽氣受遏,血行緩怠所致。

;(四)、數脈

脈象特徵脈來急促,一息五----六至。

臨床意義數脈主熱證。

數而有力為實熱;數而無力為虛熱。邪熱亢盛,氣血運行加速則脈數有力;久病陰虛,虛熱內生則脈數無力或細數;浮大虛數,按之空豁為虛陽外浮。正常人在運動或情緒激動時脈率加速。小兒脈率與年齡成反比,即年齡越小,脈率越快。兒童一息六至左右(每分鐘110次左右);嬰兒一息七至左右(每

文档评论(0)

爱遛弯的张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