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经】素问·第二十一篇经脉别论.pdfVIP

【学习内经】素问·第二十一篇经脉别论.pdf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内经】素问·第二十一篇经脉别论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

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

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

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

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

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

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

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其基本素材

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

解剖学知识。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

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来自广东中医药00:0004:14

经脉别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

【翻译】黄帝问道:人们的居住环境、活动、安静、勇敢、怯懦

有所不同,其经脉血气也随着变化吗?

【原文】岐伯对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

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

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

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

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翻译】岐伯回答说:人在惊恐、忿怒、劳累、活动或安静的情

况下,静脉血气都要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夜间远行劳累,就会

扰动肾气,使肾气不能闭藏而外泄,则气喘出于肾脏,其偏胜之气,

就会侵犯肺脏。若因坠堕而受到恐吓,就会扰动肝气,而喘出于肝,

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脾脏。或有所惊恐,惊则神越气乱,扰动肺气,

喘出于肺,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心脏。渡水而跌仆,跌仆伤骨,肾主

骨,水湿之气通于肾,致肾气和骨气受到扰动,气喘于肾和骨。在这

种情况下,身体强盛的人,气血畅行,不会出现什麽病变;怯弱的人,

气血留滞,就会发生病变。所以说:诊察疾病,观察病人的勇怯及骨

骼、肌肉、皮肤的变化,便能了解病情,并以此作为诊病的方法。

【原文】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

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故春秋

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翻译】在饮食过饱的时候,则食气蒸发而汗出于胃。惊则神气

浮越,则心气受伤而汗出于心。负重而远行的时候,则骨劳气越,肾

气受伤而汗出于肾。疾走而恐惧的时候,由于疾走伤筋,恐惧伤魂,

则肝气受伤而汗出于肝。劳力过度的时候,由于脾主肌肉四肢,则脾

气受伤而汗出于脾。春、夏、秋、冬四季阴阳的变化都有其常度,人

在这些变化中所发生疾病,就是因为对身体的劳用过度所致,这是通

常的道理。

【原文】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

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

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

成寸,以决死生。

【翻译】五谷入胃,其所化生的一部分精微之气输散到肝脏,再

由肝将此精微之气滋养于筋。五谷入胃,其所化生的精微之气,注入

于心,再由心将此精气滋养于血脉。血气流行在经脉之中,到达于肺,

肺又将血气输送到全身百脉中去,最后把精气输送到皮毛。皮毛和经

脉的精气汇合,又还流归入于脉,脉中精微之气,通过不断变化,周

流于四脏。这些正常的生理活动,都要取决于气血阴阳的平衡。气血

阴阳平衡,则表现在气口的脉搏变化上,气口的脉搏,可以判断疾病

的死生。

【原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

度以为常也。

【翻译】水液入胃以后,游溢布散其精气,上行输送与脾,经脾

对精微的布散转输,上归于肺,肺主清肃而司治节,肺气运行,通调

水道,下输于膀胱。如此则水精四布,外而布散于皮毛,内而灌输于

五脏之经脉,并能合于四时寒暑的变易和五脏阴阳的变化。作出适当

的调节,这就是经脉的正常生理现象。

【原文】太阳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当

俱泻,取之下俞,阳明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之下

俞。少阳藏独至,是厥气也,蹻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阳独至

文档评论(0)

153****92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6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