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大单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doc

《古诗词三首》大单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古诗词三首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了解中国诗歌文化,感悟诗词的美。

语言应用:有感情读古诗,能根据想象画面读出诗歌韵味,抓住诗眼或者关键字去感悟诗人情感。

思维能力:掌握诗歌韵律,体会作者思乡乡愁。

审美创造:体会诗词的意境,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会写“德、鹊、蝉”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

2.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大单元情景任务】背起行装出发吧,跟着大师去旅行,走进大自然,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学着大师去想象。今天,我们将到达“跟着大师去旅行”的第三站,让我们走进山川湖海,去感受诗人描绘的美景和表达的不同情感吧!

【教学课时】2课时

活动一:初读诗词,读准字音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山,有浩瀚的江海,有无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田。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自然山水风景的。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古诗词三首》。(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2.初读古诗,感受韵律美。

(1)自读古诗词三首,要求:读准字音,正确断句。

(2)指读,正音、识字,指导停顿、节奏。

要点:

①识字。

“德”——关注字形,特别是“心”上一短横;“鹊”“蝉”——联系字义,借助汉字造字规律识记字形、读准字音。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最后一句的“见”为通假字,同“现”,诵读时要读“现”的音。

②正确停顿。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长短句,诵读节奏如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再读,读正确、读熟练。

(4)知道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了解词牌名。

活动二:了解文意,体会诗情

1.学习《宿建德江》。

(1)《宿建德江》是一首山水田园诗,那么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你默读古诗,找到诗中的景,把它们圈出来。

(2)师生配合完成画面。指生说景物,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呈现画面:舟、渚、客、野、天、树、江、月、人。

呈现画面时相机理解:“渚”“客”“野旷”的意思和含义。

(3)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读着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交流要点:移舟泊烟渚——(诗人所做)天色将晚,烟雾迷蒙,诗人无奈夜宿;日暮客愁新——(诗人所思)诗人满腹愁绪,无心人眠;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所见)结合插图找到对应的景物,理解诗句的意思。

(4)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冷清的、安静的)让我们把这种感觉带到诗的字里行间去。齐读。

(5)品读新“愁”:诗中哪个字眼最能打动我们、感染我们?

要点:“愁”字。引导学生从“愁”的字形上理解:“愁”是形声字,古书上说“秋心为言愁”,“愁”正是由“秋”加“心”合成的。

(6)这个“愁”字就是本诗的诗眼。(板书:愁)

(7)古人把长期漂泊在外的人称作什么?(客,有时候也称游子)漂泊异乡,文人墨客往往会通过诗作来表达自己的忧愁伤感,《宿建德江》就是孟浩然表达他旅途愁思的诗。

“客愁”:长期漂泊在外的人,都会有一份浓浓的悲伤和愁思。

(8)合作学习,小组探究

①引出话题:诗人的“愁”,包含哪些情绪呢?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通过诗中的景去感受诗人饱含的“情”,去理解他的“愁”吧。

②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任务要求:

小组合作探究任务要求:

(1)自主学习:默读古诗,聚焦每一处景,想一想,诗人看到眼前的“景”,会想起什么?请简单做批注。

(2)小组交流:看到______________,孟浩然不禁想起____________,感到_______________。

备注:每位同学尽量针对不同的景进行交流。

③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1:这小船就像诗人自己,居无定所,孤独漂泊,今天停靠在这里,明天又不知漂到哪里去了。

预设2:小舟和诗人一样孤独,独自漂啊漂。

教师点拨:舟作为水上交通工具,行驶在茫茫江湖之上,它没有依靠,随遇而安的特点,很容易引发游子的孤独、漂泊之感。古代诗人常在诗中用舟表达这种漂泊的孤独感。如大诗人杜甫,他去世前最后三年大部分时间是在舟上度过,曾写下很多关于舟的诗句,这一叶舟,象征的是诗人无奈的漂泊之叹。

出示课件: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唐]杜甫《登岳阳楼》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文档评论(0)

溪涧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如遇课件中视频无法播放,请留言或私信,一定予以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43101132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