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歌》大单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doc

《花之歌》大单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花之歌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了解散文诗,从诗歌中感悟诗歌语言的魅力。

语言应用:学会诗歌中的写作手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思维能力:理解作者用第一人称的表达。

审美创造:学会借物表达自己的思考,从花中探讨人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能够说出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我”是花,感受花“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效果,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感受并交流课文和《杨柳与水莲》中想象奇特的地方。

【大单元情景任务】背起行装出发吧,跟着大师去旅行,走进大自然,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学着大师去想象。今天,我们将到达“跟着大师去旅行”的第四站,让我们走进花的世界,跟随诗人纪伯伦一起去感受花的美好和花的灵性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多幅鲜花的图片)同学们,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美的感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让我们跟随诗人纪伯伦一起去感受花的美好和花的灵性吧。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花之歌散文诗)

3.介绍作者。

(1)教师简介作者: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赞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这位诗人就是——纪伯伦。

课件出示: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主要作品有:《泪与笑》《沙与沫》等。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纪伯伦和鲁迅、泰戈尔一样,是推动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者。

学生默读资料,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进行相应补充。

4.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相机理解“苍穹”“冠冕”“旖旎”“鸣噌”“祭献等词语。

5.明确任务:同学们,我们先来读读阅读提示,看看课文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

6.默读思考:默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并简单地写一写批注。

7.小组交流,组长做代表汇报。

预设1: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和诸元素之女,写出了花孕育、成长、芬芳和凋零的过程。如第1自然段,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喻指花开,“又收回去”喻指花落,“然后又说一遍”喻指这个过程的循环往复。

预设2:第2自然段,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星星,这是交代了花的整体形貌和生长环境。

预设3:第3自然段是说花的四季变化。“诸元素”指的是四季,即春、夏、秋、冬。这个自然段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写出了花在冬天孕育,在春天开放,在夏天成长,在秋天凋零的过程。

预设4:第4自然段是说花是人类纯洁和神圣感情的寄托。花可以作为表达情意的礼物,可以作为婚礼的装饰,可以作为葬礼的祭献。

预设5:第5自然段是写花的一天如何度过。

预设6:第6自然段,写花怎样和周遭世界和谐相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和“硕大无朋的独眼”分别指星星和太阳。作者运用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昼夜更替的自然变化。

预设7:第7自然段表达了花在享受世界无私给予的同时,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与育动。

8.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1)想象: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2)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读出花开花落的韵味。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和音韵美。

活动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想一想:你觉得纪伯伦仅仅是在写花吗?他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学生交流。

点拨:《花之歌》是一首赞歌,赞扬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地“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

2.补充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

出示课件:

在短暂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区的一个农家。12岁时,因不堪忍受奥斯曼帝国的残暴统治,他随母亲去了美国,过若清贫的生活。1898年,15岁的纪伯伦只身返回祖国学习民族历史文化。1902年返美后,病魔先后夺去了他的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挣扎在底层。1908年,他得友人资助赴巴黎学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帅的指点。1911年,他再次返美后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创作。当他感到死神即将来临时,决心让自己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更加光燿,遂不顾病痛,终日伏案写作,直到48岁英年

文档评论(0)

溪涧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如遇课件中视频无法播放,请留言或私信,一定予以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43101132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