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pdf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710中国语言文

学基础》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710)

一、考试目的、性质和基本要求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是我校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入

学必考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考试目的是要求考生掌握中国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

文学史、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

能,能够运用有关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并具备初步的研究

与创新能力。合格考生应当达到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中国语言文学相关

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水平,具有较好的中国语言文学理论基础。

考生的复习范围和考试的命题范围以研究生院已经公布的关于本

门课程考试的参考书目为据,考试将在“识记”、“理解”、“简单

运用”和“综合运用”四个层面上对考生的知识体系和分析能力做出

考察和评估。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约20%

简答题约40%

综合题约40%

三、考查的主要内容

《中国语言文学基础》主要涉及中国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等方面内容。

(一)中国文学史

1.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多学科视角

(1)文学本位:

古代文学自身的特性;古代文学史研究的三层面:政治经济背景、

创作主体、文学作品;文学鉴赏;文学传媒;

(2)文学史与文学史学:

古代史书对文学史的叙述;古代诗文评论著作对文学史的论述;

20世纪初,系统完整的“中国文学史”著作的出现;

(3)史学思维:

了解古代文学传承流变的过程;寻绎文学发展史的规律;

(4)文化学视角:

了解结合哲学、考古学、社会学、宗教学、艺术学、心理学等综

合研究古代文学史的研究成果。

2.古代文学的演进

(1)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矛盾、地理环境;内部

因素的复杂性;

(2)古代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文体发展的不平衡;朝代的不平衡;地域的不平衡;

(3)各种文体的渗透与交融:

诗与赋的渗透与交融;诗与词、曲的渗透与交融;赋与词的渗透

与交融;诗与文的渗透与交融;史传与小说渗透与交融;

(4)复古与革新:

表面的复古与实质的革新;文与道的离合;文学与儒家思想;文

学与佛道思想。

3.古代文学史的分期及基本内容

(1)三古、七段的划分:

上古期:先秦、秦汉;中古期:魏晋至唐中叶、唐中叶至南宋末、

元初至明中叶;近古期: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鸦片战争至“五四”

运动;

(2)各阶段的基本内容:

各阶段作家作品、文学体裁、文学语言、文学表现、文学批评、

文学流派、文学思潮;

先秦、秦汉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及楚辞、秦汉诗赋等;魏晋玄学

与文学、六朝诗文与小说等;

格律诗的形成、唐诗的发展与繁荣、唐代古文运动、词的产生、

唐宋传奇等;宋词、宋诗、宋文及元代杂剧、散曲和元代诗文等;元

曲、明清戏曲、明清小说、明清诗文流派和中国近代文学等。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1.文学史知识

这一部分要求考生熟悉现、当代中国文学历史的基本史实,具备

文学史常识性知识和文献学知识。

2.思潮

这一部分要求考生对晚清以降至今的各种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

思潮具有初步了解,并能大致对应不同文学现象后面的思潮背景。

3.社团、流派

社团、流派是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上极重要的现象之一,要求考生

对各种社团、流派形成的原因、它们各自的性质、形态、特征,以及

它们的作用于影响等具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在一定的层面上展开综合

因素分析。

4.重要作家、作品

这一部分要求考生具有经典意识,对文学史上那些产生广泛、持

久影响的作家、作品,能够在思想、艺术上有较全面、深入的把握与

理解。

5.出版、传播

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变化,一定要联系中国现代出版业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