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观后感1000字范文5篇.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岁月如歌观后感1000字范文5篇

岁月如歌详细记载了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家于漪老师这位德

高望重的教育家的人生心得,岁月如歌这部作品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岁月如歌的观后感

1000字范文,欢迎阅读。

岁月如歌的观后感1000字范文1

收到学校的赠书是在九月,匆匆忙忙里,三个月的日子也就这么

流淌而去。如果这时候惊心时光的飞逝,想起于漪老师的“岁月如

歌”,那我的便是“触目惊心”了吧!阅读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断

断续续地延绵了三个月,在灯下打这篇读后感时,回想书中的情景,

依旧热血沸腾,世间竟有如此至真至纯之人,活得那么自我,那么纯

粹,用一片热爱浇灌三尺讲台,以一片赤诚教书育人,于漪,真不愧

“经过英雄”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日寇铁骑踏中华,家中父老多病痛,这便是于漪老师的童年生活

环境。大环境下的恐怖,家中的贫穷,都没有击倒作为长女的于漪老

师,她说,“奋斗才能生存”,于是她告别母亲去苏州求学。战乱纷

飞的年代,都德《最后一课》的小弗朗士深深打动了年幼的于漪,炮

火击毁了美好的童年,却留下了“一切为民族”的心灵震撼,这不仅

是于漪老师进入镇江中学时所学到的校训,更是铸造师魂的基因,她

说:“这五个大字掷地有声,镌刻我心。”是啊,不管生活的炮火有

多猛,对教书育人的热爱与执着,于漪老师的赤诚如滔滔江水,哪管

你“东西南北风”,我自笑傲“千磨万击还坚劲”!

春风十里,不如有你

于漪老师在书中说:“一个学生就是一本丰富的书,一个多彩的

世界。”学生之于于漪老师,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朋友,亦是老师。

不论是奋力救火的班长小郑,还是郑重地说出“我当老师,就一直想

到要爱学生”的小肖,于老师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看到了闪光点,她

说:“我也是学生”,孩子们的身上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求知欲都

让于漪老师感动并从中汲取力量进行学习。我想,这也是我们青年教

师需要学习的地方吧,学会与孩子们相处,不仅仅看到他们的“美

丽”,还要学习这份珍贵,“春风十里,不如有你”,亦师亦友,我

们共进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浮士德说:“要有那么一刹那,对我说:‘停住吧,你是多么美

好!’那时也就敲响了我的丧钟。”于漪老师的教育梦是虔诚的,她谦

虚地向身边的每个人学习,“带着虚心求教的愿望,处处都是学习的

广阔天地。越学越知不足,越学越有内驱动力”,正是这样的谦虚,

于漪老师的一生是不断探寻自我的一生。她淡泊名利,拒绝名人之累,

她不愿谈自己的荣誉,始终像一个普通老百姓那样生活,住着老式的

公寓,菜炒得很好吃。但她是知识的富有者,正如她曾说:“我当了

一辈子的教师,教了一辈子的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深

深地体会到‘永不满足’是必须遵循的信条”。一名永不自我满足的

教师,何尝教不出好学生?

于漪老师在书的封面上这样写道:“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

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活到老学到老,这样的教育情怀是值得

每个教育工作者敬佩与学习的,成为一个“不知足”的教师吧,我的

脑海里回荡着这样的呢喃,如歌的岁月早已走向来时的路,那么,让

我们向前走吧,活得纯粹,活得真诚,向前走啊,向前走!

岁月如歌的观后感1000字范文2

假期中我利用空余时间读了于漪老师的《岁月如歌》,深有感触。

《岁月如歌》这本书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写的。

了于老师无私奉献的教学生涯,她真正做到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把

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教育,她堪称是人民教师的典范。读《岁月如

歌》,于老师告诉我太多太多为人师的真谛。

于老师告诉我:“我们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只有一条路——备课

越充分、越扎实越好!”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于漪老师每备

一篇课文,总要查清时代背景,推敲词句,理清作者思路,脑子在课

文里来来回回走。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

追根寻源,弄清三个问题:这篇文章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而不那样写?三言两语能够准确地拎出来,毫不含糊。哪怕是一个词一

个句,也要反复推敲,咀嚼,从不同角度思考,肯定,否定,再肯定,

再否定。她钻研教材的精神让我钦佩不已。以此对照自己,感到有着

极其遥远的距离。同样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以“科班出身”自居,踏

上工作岗位后,很少再去读书;备课时不能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

书”,所以课堂教学往往达不到预

文档评论(0)

186****22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