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五中高三开学考试(8月)历史试题(含答案).docVIP

湖北省襄阳五中高三开学考试(8月)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省襄阳五中高三开学考试(8月)历史试题(含答案)

襄阳五中高三年级8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共50分)

1.据《史记》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而确立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井田制

2.该体制自秦朝创立,纵贯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府行政机构分离,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机构权力的独立运作,上下一体,机构官员高效行权。”该体制是

A.宗法分封体制B.“丞相”体制C.监察体制D.科举选官体制

3.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品官按其尊卑(即品第,由第一至第九品)可占田(下图),荫亲属及非亲属(即佃客和衣食客)亦可占田。官吏无论占田多少,所有官吏和他们的亲属,可免除一切课、役。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西晋时期

A.土族享有等级特权B.土地兼并严重

C.中央集权被侵蚀D.封建等级森严

4.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5.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应该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B.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C.门阀政治的兴起和衰微D.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6.著名学者余英时在论及科举时说:无论是东汉“孝廉”还是宋、明、清“进士”,都是在各地区均衡分配的大原则下产生的。而且地区分配的要求来自“士”阶层的内部,也不能归之于皇权的片面操纵。东汉“孝廉”与人口成比例出于“公卿会议”;北宋“逐路取人”则经过南北士大夫长期争论而获致;明代分南、北、中卷也起源于洪武时北方落第举人的抗争。……各地“孝廉”或“进士”往往在政府中为自己地方的利害说话。这当然谈不上是代议制,但不能否认科举制有时也发挥了一点间接的代议功能。这里余英时强调的是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B.没有坚持“取士唯才是择”的标准

C.遵循了地域均衡分配的原则D.具备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基本功能

7.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8.“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文中“他”的身份可能是

A.秦朝御史大夫B.唐朝尚书令C.元朝中书令D.明朝内阁大学士

9.被明末清初的学者王夫之评论为“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的古代政治制度最有可能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

10.某条约对中方赔款作如下规定:条约签字后中方交付600万银元;其后分三年六次偿付,癸卯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300万银元;甲辰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250万银元;乙巳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200万银元。该条约应该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1.1854年,英、法、美三国领事单方面修改土地章程,并成立MunicipalCouncil。因见其职责中有修路、建桥等内容,中国人将其翻译为“工部局”。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本质信息是

A.清朝时期的中国人英语翻译水平仍旧非常低下

B.MunicipalCouncil的职能涉及城市规划和建设

C.清朝没有和MunicipalCouncil职能相对应部门

D.中国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距现代化仍有相当差距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国旗图案黄地蓝镶边,上绣黄龙,因此也被称作黄龙旗。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中国

A.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B.关注外交方面与国际接轨

C.获得完整主权国家的地位D.开始融入全球性世界市场

13.近代竹枝词记载了历史的变迁。“辉煌金碧店悬牌,洋字洋名一律揩。欧墨新书千百种,满投沟井自沉埋。”这种现象集中发生在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义和团运动

14.辛亥革命后,“任官举职,……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谒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这种现象反映出辛亥革命后

15.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广州党部发行了一本名为《风俗改革丛刊》的书,书中写道:“每届岁聿云暮,腊鼓摧残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个不停的

文档评论(0)

有志者事竟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416315100005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