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认定中犯罪自动性的判断具体适用综述》5600字.docxVIP

《司法认定中犯罪自动性的判断具体适用综述》5600字.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档概述摘要司法认定中犯罪自动性的判断具体适用是司法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对犯罪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它涵盖了现实突发障碍预期外障碍以及自身体理因素等多个方面本文详细探讨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犯罪自动性,包括突发障碍预期外障碍和自我因素1发现犯罪的自然现象在现实场景中,犯罪行为往往源于自然现象的影响例如,犯罪行为可能是由于天气变化引起的犯罪行为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例如环境噪声地形复杂等这种现象通常会对犯罪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使得犯罪行为更加难以控制

司法认定中犯罪自动性的判断具体适用综述

目录

TOC\o1-2\h\u4597司法认定中犯罪自动性的判断具体适用综述 1

22260第一节突发障碍导致中止犯罪 1

17216一、现实突发障碍 1

14446二、预期外障碍 2

9953第二节目的障碍导致中止犯罪 2

15620第三节情绪障碍导致中止犯罪 3

13272一、因嫌恶、厌倦等消极心理中止犯罪 3

19092二、行为人具有广义后悔的情绪中止犯罪 4

24550三、因担心受到刑罚而放弃犯罪 4

29137第四节自身因素导致中止犯罪 5

27421一、因同情、怜悯、后悔而停止 5

17413二、因嫌恶、痛苦、恐惧等情绪而停止 5

13591三、因害怕刑罚或害怕被发现而停止 5

20467第五节外部因素导致中止犯罪 6

20692一、因被害人提供利益、合法的替代行为而停止 6

18111二、因对象障碍而停止 6

第一节突发障碍导致中止犯罪

一、现实突发障碍

行为人犯罪时,所出现的客观事实对行为人有影响。如果事实出现,加害人仍然坚持犯罪,这将极大地阻碍加害人继续犯罪,甚至完全抑制犯罪的继续,加害人的犯罪风险也将大大增加。比如,在盗窃过程中,肇事者遇到业主家中的检查或警察。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法律利益保护的要求,行为人侵犯财产所有权是一种发展趋势。如果没有业主的家或者警方的检查,行为人的盗窃目的就可以完全实现,侵害合法权益的行为也可以完成。但正因为如此,根据规范目的的主观理论,行为人的放弃犯罪是主观决定的。就他而言,放弃犯罪的理由不符合规范目的的要求,只能认定为犯罪未遂。但是,当客观事实不符合现实的迫切危险性时,行为人放弃犯罪是犯罪成立、犯罪中止还是犯罪未遂,仍有待商榷参见韩哲、关振海:《犯罪中止之自动性判断标准》,《人民检察》2012年第12期。。比如,作案人在室内盗窃时,路人经过房屋,作案人因害怕被路人发现而停止作案。在本案中,有两种情形:一是行为人认为外部事实的发生不足以制约犯罪的继续,行为人因害怕处罚而放弃犯罪。根据规范目的主观说,行为人因害怕惩罚而停止犯罪,对合法利益的侵害处于压抑状态,犯罪停止。其次,对于犯罪分子来说,事实足以抑制其犯罪的继续。由于行为人自身的特点,不能继续犯罪。主观上不符合犯罪中止,只能成立犯罪未遂。

参见韩哲、关振海:《犯罪中止之自动性判断标准》,《人民检察》2012年第12期。

二、预期外障碍

意料之外的障碍,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客观上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形,或者与预期的犯罪情形不同,对行为人继续犯罪构成障碍,进而放弃犯罪行为的情形。例如,张三计划进入李四家行窃。他以为家里只有李四的妻子。进入后,他发现李思也在家,于是放弃了犯罪行为。实践中,该案被认定为犯罪未遂。在另一起案件中,行为人想用暴力强奸一名妇女。在强奸过程中,由于被害人的强烈反抗,加害人被杀害。本案认为,加害人虽已停止犯罪行为,但由于被害人的反抗,加害人没有停止射精的余地。因此,本案中的行为人构成犯罪未遂。

根据主观说理论,确定中止犯罪自动性的首要条件是行为人中止犯罪时的意志是自由的,可以规范的评价具有自律性。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客观上出现了自己在犯罪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如果这种意外情况在主观上对行为人形成了绝对的障碍,行为人失去了选择继续犯罪或者停止犯罪的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就不符合规范主观主义的第一个条件,所以这种情况应该认定,如果行为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这些不可预见的情况对行为人不构成绝对的障碍,行为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继续实施犯罪,在这种情况下,就分析了行为人的意志。比如第二个例子,如果行为人因为被害人的强烈反抗不是因为射精而停止强奸,那么行为人害怕被害人的强烈反抗会伤害到自己,停止自己的犯罪行为,然后在被害人力不从心时强奸被害人。此时,肇事者被警方抓获,且肇事者通过理性计算停止其犯罪行为,犯罪态度与之前计划使用暴力强奸被害人并无变化,因此停止犯罪的决定并不“异常”,且肇事者仍有人身危险,故本案判决成立行为人仍然不能被视为自动犯罪。在行为人因意外障碍中止犯罪的情况下,不能总认为行为人的中止行为不是自动的。根据规范的主观理论,层次分析法可以正确判断行为人的中止行为是否自动。

第二节目的障碍导致中止犯罪

基于目的客体障碍而放弃犯罪,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所期待的客体不存在或者不符合行为人所期待的情形。主要有两种观点认为,当客体受到阻碍时,行为人放弃犯罪。在盗窃案件中,如果行为人不盗窃他想盗窃的财物,则是犯罪未遂参见

参见鲍遂献:《论犯罪中止的自动性》,《法学杂志》1989年第6期。

第三节情绪障碍导致中止犯罪

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可能因某种情绪而被迫中止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2127123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关注原创力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