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论文.docx

谈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摘要:体育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体能素质,还能够陶冶其心性,使其形成积极的心理认知观。可以说,体育与心育两者联系十分密切,共同发挥着素质育人的推进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体育课施教中,教师需重点关注体育与心育的内在关联,通过有效融合构建全新的体育课堂,进而达到以体润心的教育目标。

下面,主要从以文启思、以境激趣等方面出发就体、心融合的具体路径加以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心理健康

引言:在新教改的驱动下,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事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在教育领域强调素质全面育人的战略指导下,教师需深入发掘体育课程在润心、明德方面所具有的助学功能,将其与心育有效结合,构建全覆盖的教育系统,让学生在掌握优秀运动技能、增强体能素质的同时,也能够形成积极的心理观,强化心理素质。并促使其在端正的心理认知前提下进一步规范自身在体育课程中的综合表现,真正实现深度学习、高效锻炼。

一、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回顾以往的体育课教学,可以发现教师在授课时一味强调对基础的体育要素和动作要领进行渗透、灌输,然后要求学生机械性练习,并盲目、随意地参与体育训练,同时,在组织训练活动期间,教师未能根据学生运动基础科学设置和安排训练计划,导致学生在面对体育课学习和参与训练的过程中,呈现出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表现出一定的畏难和排斥情绪。这样的授课模式并不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同时也给体育课堂的高效落地造成了一定阻碍。在素质课改的大背景下,心育所彰显的教育地位逐渐提升,且与体育教学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教师在开展体育课活动期间合理渗透心育十分必要,能够有效调整学生的体育学习心理认知和状态,让其始终保持对体育活动探索的积极性,并提高在课堂上的参与动力,同时也能够让其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观,从而塑造其形成健康的品格素养。

二、小学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路径分析

1.以文启思,培养积极运动观

正确的运动观是支撑小学生实现心理健康建设的先决条件。教师需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思想引领作用,整合丰富的文化素材,实现以文启思。首先,教师需明晰体育在塑能、润心方面的功能,结合具体的体育项目多层面搜集丰富的文化素材。之后,通过故事讲解、文化渗透等多种方式启蒙学生的思想,让其能够以端正的态度对待体育课程,始终保持积极的探索心理。

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渗透一些优秀运动员身上所具有的“坚持不懈、热爱体育”的精神品质,为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使其也能够在接下来的体育运动中保持积极的心理,塑造坚韧的运动品质。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体育锻炼对于增长身高、提高身体协调性、反应力等方面的作用,向学生讲述篮球巨星——姚明的运动故事,让其在掌握丰富体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形成端正的运动观。

2.以境激趣,培育乐学意识

乐学意识是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能够让学生喜欢学习,并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的各项训练活动当中。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需遵循以境激趣的原则设置直观而鲜活的体育情境[2]。从而让学生的运动思维受到有效启发,让其可以产生较强的能动性,并以饱满的热忱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不仅如此,情境在动作示范教学方面所具有的辅助功能也比较显著,能够帮助学生更规范地掌握相关动作要领。

例如,在“排球”授课时,教师可以合理设置情境,先为学生介绍与排球有关的具体动作要领,再引领学生直观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全面解析,帮助学生夯实技能基础。之后,设置动态动画,为学生展示具体的排球比赛视频,让学生精准了解具体的运动规则,以及真实的运动情境,从而促使其更规范地掌握相关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参与积极性和自主性,也能够让学生在动态观看比赛视频的过程中,有效形成良好的战术思维,助力其积累更加丰富的战略精神,让其能够在获得丰富认知的先导下形成良好的乐学意识。

3.游戏辅助,构筑积极学习心理

教师需充分认识到体育游戏在心育方面所具有的依托作用[3]。合理设置趣味的游戏活动,能够有效缓解学生面对体育运动任务时的心理压力,也能够促使其保持积极的学习观和运动观。因此,在施教的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游戏的辅助价值,合理搜集并整理丰富的体育游戏素材,搭建趣味的游戏情境。之后,将体育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让其在遵守特定规则的前提下规范地参与到游戏任务实践探索当中,从而让其始终保持对体育游戏的活力。

例如,在围绕“跑步”这一体育要素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发并设置趣味的游戏活动。例如,组织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老鹰抓小鸡、撕名牌等游戏活动当中,让其在游戏参与中实现体能素质强化训练,提高其在跑步领域的运动持久力、灵活性。相较于传统的说教,趣味的游戏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也能够满足其在积极心理建设上所表现出的实际要求,为心育目标深化落实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