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享及思考.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享及思考

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感染事件中有80%原因不明,可以明确感染原因事件中的绝大部分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起,仅少数是由于设备故障所致。在2022年全国感控与耐药感染大会上,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黄声雷教授通过分享国内外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深入探讨,系统剖析,其中的经验教训值得吸取。

一、临床实验室的三类危害源

二、导致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四种常见原因

含有菌毒株试剂的溢出和泼洒。

使用后的针头、注射器导致针刺伤。

使用后的锐器、玻璃实验器皿碎片致锐器伤。

动物或动物体外寄生虫的咬伤或抓伤。

三、国外五类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回顾

(一)样品的生物安全事件——样品误传

2012年5月,英国动物卫生和兽医实验室管理局的研究人员在处理炭疽样本时误将活体炭疽标本送往附近的下属实验室,导致2名工作人员暴露于炭疽杆菌,所幸他们此前均已接种过炭疽杆菌疫苗。

2014年12月,亚特兰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误将一份可能含有埃博拉病毒的感染样本作为灭活样品转移至BSL-2实验室进行分析,导致BSL-2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

2013年3月26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医学院发表声明,证实其下属实验室丢失1瓶含有可能导致出血热的瓜那瑞托(Guanarito)病毒的保存液。

2014年4月13日,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宣布,在其例行样本清点过程中,发现丢失了2349支含有SARS病毒片段的试管样品。

(二)实验室动物的生物安全事件

2013年4月2014年9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实验室发生了感染病原体小鼠逃跑的事件,前后共有8只小鼠逃跑,这些小鼠已感染了SARS病毒或甲型H1N1流感病毒。

?2014年10月,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实验室的一位安保人员发现被蚊子叮咬发生了登革热。该实验室毗邻一个昆虫饲养所,该所当时正在应用转基因蚊子进行登革病毒实验。

(三)实验室设备的生物安全事件

2014年6月,美国农业部的东南地区家禽研究P3实验室的一名员工在对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的鸭子进行取样时,其防护服呼吸管发生撕裂,导致其防毒面具内的气流减少,原因是软管从联合部位老化脱落,事后对该名工人进行了10d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2014年2月,位于英国萨里郡的毕尔莱特研究所实验室的口蹄疫研究设施出现空气流通问题。实验室负压通风系统发生故障却未发出报警,所幸未发生感染事件。

(四)未按规程操作导致的生物安全事件

1994年11月,3位科学家在非洲科特迪瓦解剖一只死亡不久的黑猩猩(后经检测确定该黑猩猩感染了埃博拉病毒),未按规定穿戴专业的个人防护用品,只临时戴了普通的乳胶手套。其中一名科学家在解剖动物8d后感染埃博拉病毒,送回国治疗后康复。

2009年3月,位于德国汉堡的热带医学研究所的BSL-4实验室,一名研究人员在进行小鼠感染实验时严重违反操作规程,给使用过的注射器戴回针帽,而当时针头中留有高浓度的埃博拉病毒,结果被针头扎伤。

2014年12月24日,美国CDC宣布,该机构1名实验室人员由于操作失误,在接触埃博拉病毒样本时,未佩戴面罩,导致了感染。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意外事故

1976年11月5日,位于英国威尔特郡的微生物研究设施中,一位研究人员在转移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动物组织样本时意外刺破手套并伤到手指,其在被隔离后第6d发病并最终确诊为埃博拉病毒感染。

2004年美国USAMRIID研究所一名研究人员,在BSL-4实验里注射患埃博拉病毒的小鼠腹腔注射免疫球蛋白时,被实验小鼠踢中注射器,针头刺穿操作员的手套,导致了感染。

2004年5月,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病毒学与生物技术国家科学中心的一名研究人员在BSL-4实验室中对感染埃博拉病毒的豚鼠进行抽血操作时,被带有豚鼠血液的注射器意外扎伤左手掌。尽管立即送医,但仍因发病医治无效死亡。

四、回顾近20年我国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事件

(一)兰州布病事件:2019年11月28-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先后报告有4名学生布鲁氏菌病阳性。经调查认定,2019年7月24日至8月20日,中牧兰州生物药厂在兽用布鲁氏菌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消毒剂,致使生产发酵罐废气排放灭菌不彻底,携带含菌发酵液的废气形成含菌气溶胶,造成盐场路街道区域居民感染。截至2020年11月,当地已对5.5万人进行了检测,复核确认布鲁氏菌血清学阳性人员6620人。

(二)2017年浙江省中医院HIV感染事件:2017年1月26日,浙江省中医院一名技术人员违反“一人一管一抛弃”操作规程,在操作中重复使用吸管造成交叉感染,导致5名治疗者感染艾滋病病毒,造成重大医疗事故。

(三)2010年广州某高校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广州市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感染科传报一例出血热病例,考虑到患者作为某高校实验动物中心饲养员

文档评论(0)

150****5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分享知识,传播快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3月19日上传了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