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科特点各不同
——高中语文任务群单元教学感悟
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推广实施,2020年秋季,我们也开始使用新教材。课本更换终于尘埃落定。拿到了新教材,有一种期待后的新鲜;执教新教材,对一些新单元,又有一种陌生的茫然。新教材有些单元组成的篇目内容,既有历史的顺序,又有思政的特点,真的是“文史不分家”“文政不分家”,“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科特点各不同”啊!我们如何去合理的完成这些单元课文的教学呢?语文课上成思政课,抑或上成历史课可以吗?显然是不行的,如此语文就丢失了自己。
语文课程有什么特点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解释: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任务群学习
革命传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语文、历史、思政等学科都是要进行的,但是语文学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有其学科的独自特点。语文学科的独特性表现在哪里呢?
围绕课程标准,“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教材共设计了两个单元,其中一个是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以“伟大的复兴”为主题。主要谈这一单元教学感受。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选文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别了,不列颠尼亚》《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这六篇课文代表党的几个不同历史阶段,从革命斗争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表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
这些作品历史线索非常清晰,但我们不能把它上成历史课。这些作品,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绝好素材,但我们也绝不能上成思政课。
如果说历史是时间纵向的骨架,那么这六篇文章,就是缀在这历史线索上的有血有肉的熠熠生辉珍珠,通过欣赏这一粒粒明珠,回顾历史,走进人物、领会精神、品词析句、学习章法、提升能力。
教材的单元导语部分提出了本单元主题和学习内容:“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挺进。在这一光辉历程中,逐渐形成的内涵丰厚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要结合历史背景研读作品,理解作品内涵,感受作品中洋溢的革命豪情和建设热情,获得崇高的体验;把握不同体式作品的风格特点,学习其写作技巧,欣赏富有时代特征的表达艺术。”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毛泽东在这篇开幕词中,回顾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在议论性的语言中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长征胜利万岁》作为一篇回忆录,具体描绘了红军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干部会议等3个场景,讴歌了长征精神。
《大战中的插曲》通过百团大战中救助日本幼女这段插曲,讴歌了革命前辈和我八路军人道主义精神。
《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新闻以独特的视角,让人感受国家尊严,中国人民维护领土完整的不懈追求精神。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选取了一些典型事件,表现了焦裕禄优秀品质,讴歌了焦裕禄精神。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从八个角度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努力抗疫,讴歌伟大的抗疫精神。
这六篇文章就如六个特写镜头,记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事件,是极具代表性的,是历史和思政上所讲的民族精神的具体化和立体化,是传统教育的形象化。有的文章有严谨的逻辑,有的文章有生动的描写,有的文章有鲜活的事例,有的文章说理议论,有的文章直抒胸臆。学习六篇文章还涉及文章的词句赏析、篇章结构赏析、演讲稿等不同实用文体写作等等,总之,语文离不开阅读与鉴赏,语文离不开表达与交流,语文离不开梳理与探究,语文离不开写作,即语文离不开听、说、读、写。这都是历史和思政课所没有的,如果只是学习历史框架和思政上概念内涵、价值意义,语文就不能称其为语文,它就要改姓“史”,或者改姓“政”了。
我曾经问学生,语文课、思政课、历史课都学习民族精神,学习内容和方法一样吗?
我班的历史课代表在学习心得中写到:历史上,是按时间点讲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概念简洁得出,注重介绍民族精神的重要性。语文上,则通过选取优秀的革命文化作品,或者运用不同手法具体刻画某一人物形象,以小见大来反映当时的民族精神,或者通过描绘某些重要时刻,真实再现当时的情景来展现民族精神,或者通过记述某几个事件来分析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要通过阅读文章来感悟。
思政课代表说:思政在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涉及民族精神的有关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