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页法律与教化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第二页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第三页早期儒学已有“天人感应”的思想萌芽第四页汉代上计制度的直接证明第五页中央能有效纠察地方违法第六页秦汉大一统帝国时期,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打击儒家学派,汉武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七页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一、单选题

1.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思是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

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举动

C.说明早期儒学已有“天人感应”的思想萌芽

D.宣扬“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

2.下图为出土于江苏连云港尹湾六号汉墓的《集簿》木牍。其内容记录有西汉后期东海郡的行政建置、吏员设置、户口、垦田和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作呈报朝廷之用。下列选项符合上述材料的是

A.汉代上计制度的直接证明 B.政府行政效率的不断提高

C.中央能有效纠察地方违法 D.封建经济发展到新的高度

3.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西柿子滩遗址中,发现了鸵鸟蛋皮串珠和蚌壳饰品,鸵鸟蛋皮出自本地,而蚌壳则来自山东沿海。由此可知(???)

A.私营手工业已经十分发达 B.不同地区存在交往和联系

C.柿子滩是华夏文明发源地 D.多元一体文明特征的呈现

4.秦汉大一统帝国时期,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打击儒家学派,汉武帝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儒家学说在秦汉时期不同的历史命运反映出

A.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教育背景不同 B.儒家思想的核心在秦汉时期不同

C.统治者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 D.儒家善于迎合统治阶级心理需求

5.在孔子看来,要纠正春秋时代的社会弊端,最可靠的手段是

A.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B.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C.尚贤尚同,兼爱非攻 D.恢复周礼,倡导仁义

6.《汉书》录有《太史公》一百三十篇(《史记》的初名),其中十篇有目录无书。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十篇未成有录而已,元、成之间(司马迁死后)褚先生更补其缺”,“其后刘向,向子歆(刘歆)及诸好事者若冯商,……相次撰续,迄于哀平间犹名《史记》”。南宋学者叶大庆在其学术笔记《考古质疑》中谓《司马相如传》乃班固所作,而《史记》则称太史公作。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指出刘歆窜改《史记》是为伪古文经制造依据。由此可知(????)

A.文献并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第一手史料

B.辨伪考证是历史文献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C.考古新发现进步有助于破解历史研究的争议

D.历史研究利用历史文献只能采信其原始版本

7.青铜铸造技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我国历史上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是

A.龙山文化时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8.有观点认为:战国李悝的《法经》与《十二铜表法》大致同时出现,但是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由此可知

A.罗马法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 B.中国古代法律讲求以礼入法

C.罗马法更加注重自然法精神 D.中国古代注重将道德法制化

9.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子主张“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礼法兼施 B.尊法敬天 C.崇德重礼 D.尊君贵贤

10.《礼记?礼运》云“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所以,“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地;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这说明

A.周代有严格的等级秩序

B.社会秩序规范强调内在自省

C.统治者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大

D.农业生产与礼仪思想相结合

11.战国时期,农业产量较之前有了提高。据魏国之相李悝分析,百亩地(即今31.2亩)可生产粟33石4斗4升(今量)。这一时期,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B.井田制的瓦解

C.铁犁牛耕的出现与使用 D.诸侯王的重视

12.刘邦部下郦食其曾评价项羽道:“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这反映了项羽战败原因是(???)

A.残暴杀戮部下 B.重视提拔下层士兵

C.统治政策失当 D.缺乏稳固的根据地

13.秦始皇推行严刑峻法,但也选儒生充任博士官并参与议政,他到泰山巡游时曾召集儒生听取他们的治国方略。他在各地的刻石中,也有明显的儒家思想成分,诸如忠、孝、仁、义、礼、智、信这些儒家的基本原则都得到了肯定,并要求臣民像遵法一样地遵行。云梦出土的秦简《为吏之道》,儒家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十分明显。这说明(???)

A.儒家思想渐成主流思想 B.秦国速亡是必然趋势

C.“大一统”局面已巩固 D.秦始皇治国思想灵活

14.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5.汉代,今朝鲜半岛的玄菟、乐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