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为图形填充色彩.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5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5版)

︻高职高专新课程体系规划教材·计算机系列︼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高职高专新课程体系规划教材·计算机系列︼

PAGE36

PAGE37

计算机基础知识

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与分类。

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与工作原理。

掌握微型计算机的配置结构。

了解信息在计算机内的存储形式及数制的转换。

了解安全使用计算机的常识。

了解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特点、发展及应用。

1.1现代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的诞生源于人类对“计算”的需求。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对计算方法和计算工具的探索、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一直到现代的“电子计算机”,无一不渗透着人类在计算科学领域的智慧。

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到今天,短短60多年,人类从生产到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力,正在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可以这样说,没有计算机就没有现代化。

1.1.1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于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ofPennsylvania)诞生,如图1-1所示。ENIAC共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运算速度为5000次加法/秒。尽管这台计算机有许多不足,如存储容量小、体积大、耗电多、可靠性差、使用不便等,可是当时人们对它的速度相当满意。它的诞生宣布了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图1-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自从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其发展极为迅速,至今虽然不过60余年,却已经历了4代。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1958年)

在ENIAC研制成功后,相继出现了一批电子管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采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是第一代计算机的标志。

1950年问世的计算机——离散变量自动计算机(ElectronicDiscreteVariableAutomaticComputer,EDVAC),首次实现了冯·诺依曼(如图1-2所示)体系的两个重要设想(其一是电子计算机应该以二进制为运算基础;其二是电子计算机应采用“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了整个计算机的结构应由5个部分组成,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如图1-3所示)。冯·诺依曼的这些理论的提出,解决了计算机的运算自动化问题和速度配合问题,对后来计算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至今天,绝大部分的计算机还是采用冯·诺依曼方式工作。

运算器存储器

运算器

存储器

控制器

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

图1-2冯·诺依曼 图1-3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把这5个部分中的运算器和控制器组合在一起,称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一台计算机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PU的性能。

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年)

1948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如图1-4所示。相比电子管,晶体管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发热少、功耗低。由于晶体管组成的电子线路的结构大大改观,运算速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它就像颗重磅炸弹,在电子计算机领域引发了一场晶体管革命,电子计算机从此跨进了第二代的门槛。采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成为了第二代计算机的标志。

1954年,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了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的第二代计算机TRADIC,如图1-5所示。TRADIC装有800个晶体管,功率仅100W,占地也只有3ft

图1-4晶体管?图1-5晶体管计算机

3.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0年)

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诞生以后,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日臻成熟。集成电路的问世催生了微电子产业,采用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成为第三代计算机的最重要特征,并且开始使用半导体存储器作为主存储器。此外,系列兼容和采用微程序设计也是第三代计算机的重要特点。

IBM于1964年研制出计算机历史上最成功的机型之一——IBMS/360,如图1-6所示。借助于S/360的成功,IBM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业界的地位,“蓝色巨人”几乎成为计算机的代名词。

图1-6IBM360家族

IBM?S/360计算机的研制过程为计算机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首先,它提出了“兼容性”的概念。“兼容性”意味着IBM计算机不管型号上有多大区别,都必须能够用相同的方式处理相同的指令,共享相同的

文档评论(0)

linet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上传文档,共享信息,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