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教学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第11讲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教学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纲要》(上);阶段特征:;掌握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及思想文化的发展情况;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认识这一时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新变化。;高考备考:;经济新发展;考点1:经济的发展;2.意义:

①提高粮食产量,有助于人口增长;

②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③推动棉纺织业兴起发展;

④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推动了边疆的开发;

⑤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推动了人身依附关系减轻。;材料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精耕细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莱,漆树,花卉,果树,甘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满的空间。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讲》;考点1:经济的发展;2.矿冶业:

①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

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4.棉纺织业:

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棉纺织业发展迅速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元代松江的黄道婆发明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材料?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达。棉花种植由西北和南方向渭水流域和长江中下游一带迅速传播。我国人口数量在宋代有大幅度的增长,人口的大量增加,原有的丝麻等纺织纤维材料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人口大量南迁,且人口密度大,江南人均耕地少,导致大量剩余劳动力。棉花轻薄柔软价格较低。宋末元初,江南地区开始大规模植棉,棉花种植迅速普及。没有宋元时期江南植棉业的普及和棉纺织手工业的发展,就没有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明代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被原料。

——摘编自史宏达《论宋元明三代???纺织生产工具发展的历史过程》;考点1:经济的发展;考点1:经济的发展;材料一在宋代,同中国保持海外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以往。宋政府派出使臣往南洋诸国去“勾招进奉”,博买物货;对招徕舶船众多的商人,中央批准给予补官褒奖。东南沿海泉州、广州等港口“风樯鳞集”。外商来到中国,“许其居止”于“蕃坊”,并允许外商与中国女子通婚。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同时对那些未缴纳入口商税的外商“科罪有差”,对私下“敢与蕃客贸易者”,则“重置其法”

——摘编自郑世刚《宋代海外贸易政策初探》;考点1:经济的发展;1.宋朝商业发展特点及表现(被称之为“商业革命”)

(1)市场扩大:宋朝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涌现;宋朝边境设立榷场和辽西夏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2)贸易增长:货币发行量增多,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3)海外贸易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主要外贸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等。

(4)城市兴盛:市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东京、临安、大都等商业兴盛,商业功能增强,娱乐活动丰富。;(五)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①政治因素:

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

②经济因素:

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江南经

济的发展。

③人口因素:

大量中原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

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④政策因素:

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

的政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⑤自然因素:

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⑥其他因素:

江南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力的较快发展。;①经济重心在北方——先秦、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楚、吴、越等强国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秦朝统一南方地区后,中原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当地经济有所发展。

②初步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

江南大规模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两晋时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

③开始南移——隋唐(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形成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

④完成南移——南宋

北宋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南宋时,“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农业已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两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

⑤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元朝:

全国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