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安全与权益保护概述.pdf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求职平安

与权益维护

当代大学生求职环境现状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

大,大学生的就业焦虑也越来越高,求职心情

迫切;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然

而,多数人关心的是如何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对

大学生们的就业平安问题重视还显缺乏;

刚走出校门或还没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缺乏社

会经验,他们在求职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一些

别有用心的人很容易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的心

调查:是否遇到过就业陷阱?

常见就业陷阱与安全应对策略

常见的就业陷阱

就业陷阱是指招聘单位,其它机构或个人,

利用大学生的弱势地位〔如社会经验缺乏、自

我保护意识差、就业竞争剧烈等〕,以提供就

业时机为诱因,采用违法悖德等手段,与大学

生达成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各类就业意向〔协

议〕,以期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当前

大学生就业陷阱主要表现出四个典型的特征。

第一,欺骗性。

第二,诱惑性。

第三,隐蔽性。

第四,违法性。

常见的就业陷阱

就业陷阱可谓五花八门,最常见的主要有

以下四种:

1、虚假就业信息

虚假就业信息

、骗取劳动力

、骗取劳动力

3、以招聘为借口骗取财物

3、以招聘为借口骗取财物

4、协议陷阱

4、协议陷阱

常见的就业陷阱一:虚假就业信息

现在就业信息的发布渠道很多:网络、报纸、电

视广告、街边张贴、中介等。很多不法之徒就利用这

些渠道发布虚假就业信息,特别是网络,求职者很难

直接判断就业信息的真伪。如虚饰岗位是求职者遭遇

的虚假就业信息中的一种,即用好听的新名词、新概

念包装岗位,将其吹得天花乱坠,实际上就是让你去

推销产品、做秘书等等。除了这种骗人的手法外,还

有高薪诱惑陷阱等。允诺付给你高出期望的薪酬,等

到你上岗后做起来,才发现那高薪只是空中楼阁,因

为你的业绩根本达不到他规定的高薪起点。

常见的就业陷阱一:虚假就业信息

案例:毕业生小李收到一个房地产公司的电子邮件,

被通知去面试。由于小李并未向该公司投送过简历,

他怕遭遇“皮包公司〞,为平安起见,决定上网先查

一下。让小李惊讶的是,当他用GOOGLE搜索后发现,

该公司居然用同一个电话、地址注册了4个公司,涉

及医药、保险、建材等不同领域。该公司提出的给求

职毕业生的待遇异常优厚,而信息中对于学历的要求

竟然是中专以上即可。该公司以低学历求职毕业生,

却提出付相当高的工资,值得疑心。经其向工商部门

了解,该公司已不存在。该公司是以低标准将毕业生

招进来为公司干活,而其承诺的高工资是不会兑现的。

常见的就业陷阱一:虚假就业信息

建议:一般单位对人员招聘工作非常重视,会派专

人通过各类正规渠道招聘。所以在浏览就业信息时首

先应该重视的是看信息发布渠道是否正规,然后再通

过登陆有关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官方网站查

看核实用人单位的工商许可证、营业执照以及通过电

话向当地有关部门核实。

另外毕业生求职要克服急于求成的焦躁情绪,最

好选择由学校、当地教育、人事等政府部门举办的专

场招聘会,学校和这些部门信誉好,还可以帮助毕业

生把好第一道关。

常见的就业陷阱二:骗取劳动力

有的公司纯粹出于节约劳动力本钱的打算而招

取工作人员,在试用期后又将其辞退。有些企业在

招聘时,并不明确告知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往往

很低甚至没有,企业承诺转正后工资会大幅度上涨。

但是,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企业便以各种理由炒求

职者的“鱿鱼〞。

还有一些招聘单位以考试为借口,将公司接下

的工程作为考题直接交给应聘者完成,在不付出任

何本钱的情况下,骗取应聘者的劳动成果,如程序

设计、广告设计、筹划方案、文章翻译、软件开发

等,最后并不录用任何人。

常见的就业陷阱二:骗取劳动力

案例:李强是广告系的高材生,今年3月份到郑州

某广告公司应聘。对方给他出了一道题:为一款家

用电器做个广告筹划方案,限期3天。3天后,李强

带着自己做出的筹划方案来到该公司,对方收下后

让他回家等通知,然后就再无下文。

今年5月份,李强发现一条家用电器的广告“

很眼熟〞,和他做的方案几乎一模一样,而筹划公

司正是他曾去应聘的那家。原来,对方招聘是假,

窃取他的创意才是真。

常见的就业陷阱二:骗取劳动力

建议:在进

文档评论(0)

152****69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