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中华文明的变革与转型__晚清时期第15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生用书.doc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五单元中华文明的变革与转型__晚清时期第15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学生用书.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讲国家出路的探索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标要求】

1.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认识各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

1.林则徐:在广州开办译馆,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汇译成《四洲志》等书稿。

2.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________一书,这部书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3.徐继畬:撰成________一书,内容丰富,叙述完备,尤重对欧美各国的考察和介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知识点二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

1.概况

(1)兴起:洪秀全等在广西组织农民,1851年发动________,建号太平天国。

(2)发展: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北伐、西征,达到军事鼎盛。

(3)失败:1856年________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2.革命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但未能实施。

(2)《资政新篇》:提出了新的________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3.影响

(1)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2)引起了清政府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中央权力下移。

知识点三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1.“洋务派”提出洋务新政

(1)目的:自强、求富,挽救封建统治。

(2)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2.活动:创办了军事工业和________,建成了新式海军,开办了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3.评价

(1)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失败是必然的。

知识点四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

1.公车上书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

(2)经过: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________”。

(3)意义: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2.百日维新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________”诏书。

(2)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

(3)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________”被杀。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3.历史意义: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4.失败原因

(1)客观:守旧势力仍很强大。

(2)主观: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知识点五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

1.原因:西方列强掀起了________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兴起:以“________”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

3.失败: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运动失败。

4.评价

(1)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

(2)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链接·选择性必修1·P39~40】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的变化

(1)背景: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

(2)表现: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①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②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③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④1905年,光绪帝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2.选官制度的改革

(1)新政开始后,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2)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正式建立。

3.清政府又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分别赐予进士、举人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

4.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1.易错提醒——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民族危机之下,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林则徐、魏源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xq9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