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吃货又爱又恨的入侵物种.docxVIP

让吃货又爱又恨的入侵物种.docx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数字科技馆 科技生活周刊 2014-11-03

让吃货又爱又恨的入侵物种

文/记者马之恒

大闸蟹、鲤鱼、黑鱼……您能想象,这些中国人餐桌上的寻常之物,在异国已经成为“害虫”了吗?事实上,将远方物种作为食材有意引入,是人类历史上的常态;而随着人类交通网的不断发展,动植物“搭便车”的现象也会越来越普遍。然而,这些被有意无意引入新环境的物种,如果繁殖力强又缺乏天敌,就很可能会酿成生态灾难。物种灭绝、财产损失、生态失衡等种种恶果,可不是一句“送些中国吃货过去”的网络段子就能化解的。

No.1:“亚洲鲤鱼”

惩戒方法:红烧鱼、剁椒鱼头

“亚洲鲤鱼”通常并非特指鲤鱼,而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了鲤鱼和“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等8种中国淡水鱼。这些在中国被饲养了上千年甚至更久的食用鱼,一直是全国人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20世纪70年代,它们跨过太平洋被引入美国以改善生态,却迅速适应了这片全新的生活环境,加之食物充足,因此繁衍迅速。

然而,大多数美国人的食谱中,并不包括这些多刺而且带有“土腥味”的淡水鱼类。于是,没有捕捞压力的亚洲鲤鱼在美国迅速泛滥成灾,并且挤占了美国本土鱼类的食物,从改善生态的物种变成了扰乱生态系统的罪魁。

面对汹涌而来的亚洲鲤鱼,以科技发达自诩的美国显得束手无策。出动渔船捕捞人力成本高昂,销路亦不佳,而且可能误捕美国土生土长的鱼类,令它们的生存状态雪上加霜。投毒的方式更不可行,因为这意味着将一个生态系统完全“格式化”,属于绝对的“玉石俱焚”。事实上,此前小规模的投毒实验只杀死了一条亚洲鲤鱼,却让成百上千的美国本土鱼类为之陪葬。

既然捕不到,中国吃货暂时还没有用武之地啊!

No.2:中华绒螯蟹(大闸蟹)

惩戒方法:清蒸蟹、咖喱蟹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越洋航运的鼎盛时期,中华绒螯蟹(我们熟悉的大闸蟹即是其商品名称之一)通过商船压舱水进入西欧,旋即在几千公里外扩散开来。由于大部分欧洲人对外观怪异的河蟹无法理解而不愿食用,这些螃蟹在欧洲江河“横行”,甚至让德国“拥有了第一种淡水蟹”。

时光飞逝,100多年前“入侵”欧洲的中华绒螯蟹,已经成为令英国和德国等欧洲大国头痛不已的“害虫”。穴居的习性令它们经常破坏水坝和渔具,2013年的一项统计显示,仅仅在德国,它们每年就会造成8000万欧元的损失。

幸运的是,现代技术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河蟹必须活着蒸熟食用,但只要人类动作够快,德国产“大闸蟹”坐着国际航班来中国下锅也不是没有可能。即使加上运费,这些“大闸蟹”的价格也比中国自产的更为低廉,因为它在德国目前还是无用之物。

中国的吃货们有福了!

No.3:克氏原螯虾(小龙虾)

惩戒方法:麻辣小龙虾

“麻辣小龙虾”这道“草根名菜”,让北京东城的“簋街”饮食业自21世纪以来长年不衰。而克氏原螯虾作为“小龙虾”进入中国吃货“法眼”的历史,更可以追溯到50年前。

这种原本分布于美国东南部的小动物,有着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虽然它不能像一些网络段子中描述的那样,可以在高污染的水体中存活,但它的食性之杂,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容忍能力仍然令人惊叹。

得益于自身的“属性优势”,克氏原螯虾在中国20多个省份泛滥开来,成为一种威胁堤坝、稻田和淡水鱼养殖业的“害虫”,乃至威胁到其他一些淡水鳌虾。对于中国的吃货来说,错误的养殖和加工方式还可能带来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在享用“麻小”美味的时候也需要提高警惕。

No.4:“牛蛙”

惩戒方法:口水蛙

与“亚洲鲤鱼”一样,“牛蛙”在现代汉语中也不是一个足够清晰的概念。狭义的“牛蛙”是指一种北美洲的蛙类(Ranacatesbeiana),但在中国,一些体型较大的蛙类,比如非洲的箱头蛙,也会被叫做牛蛙。

牛蛙曾被作为食材和“另类宠物”引入中国,因为放生和饲养场逃逸(抛弃)等原因逃逸到野外,成为外来入侵物种。由于性情凶猛而且食性极杂,牛蛙对中国本土的两栖动物和鱼类甚至鸟类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些放生者近年来投放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里的牛蛙,到今年夏天已经几乎消灭了园内其他所有蛙类,“独霸天下”。

对于在中国各地逍遥的牛蛙,仅仅做成菜恐怕是遏制不住的。责令养殖场严格管理,并禁止不科学的放生行为,方能从源头上遏制它们的肆虐。

No.5:欧洲兔

惩戒方法:烤全兔

这是一个与中国几乎没有关系的故事,但它的教训仍然值得我们警醒。澳大利亚有着一套独特的生态系统。1859年,一名酷爱狩猎的英国绅士带了24只欧洲兔到澳大利亚,几年以后,又有人出于类似的理由放生了一批欧洲兔。

在没有天敌而且食料充足的澳大利亚,欧洲兔不受控制地繁衍开来,最终在1926年发展到100亿只之巨,导致数十种澳大利亚本地动物灭绝或濒危。

为了消灭这些兔子,澳大利亚政府尝试了猎杀、下毒、引进狐狸和修建“防兔墙”等种种手段,但

文档评论(0)

sis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数据工程师持证人

本人从事所爱好的软件研发职业,所选文档部分是选自于网络,之所以选这些文档是因为我很欣赏你的思维和才华,特此给我们大家以分享和学习的机会。如果你感觉侵犯了你的利益,请和我联系,我会尽快的删除!谢谢!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3月25日上传了大数据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