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碳排放与环境安全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pptx

2.1碳排放与环境安全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ppt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极熊;;;一、自然界的碳循环与温室效应;;;概念:碳元素不断地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碳循环的过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碳固定在生物体内,有些生物在地壳运动中被掩埋而形成化石燃料。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的燃烧,都能使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重新返回到大气中。

碳循环的特点:在人类活动成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素之前,自然界的碳循环相当稳定,并维持着动态平衡。;;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思考:

如果化石燃料被人类大量开采利用,对碳循环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地球表面温度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二、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思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为什么会增多?

;观看视频,结合所学知识和相关材料,归纳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对水循环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三、碳减排中的国际合作;(1)各国具体担负责任的区别

①发达国家的责任

责任:

发达国家有义务在碳减排国际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原因:

大气中人为增加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由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带来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害者。

目前,发达国家仍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量最多的。

发达国家还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进行碳转移,这将进一步加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碳减排负担。;(1)各国具体担负责任的区别

②发展中国家的责任

责任:

发展中国家应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因为减排而延续贫困、制约发展。

原因:

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贫困人口多,综合国力普遍较弱,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都将处于经济社会发展期,碳排放总量增长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这是澳大利亚珀斯一个农场的羊群穿上特殊的背包来收集和记录甲烷的排放量。甲烷也是一种对臭氧层产生破坏的气体。澳大利亚的农场主们签署了一个每年减少全澳20%甲烷(相当于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的协议。;(1)碳交易

为了平衡各国利益,鼓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京都议定书》把二氧化碳排放权确定为一种商品,并在国家或地区间建立起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简称碳交易。

(2)碳交易原则

为体现公平性原则,《京都议定书》对已经签署协议的发达国家的碳减排额有定量的强制要求,对发展中国家则没有。

(3)碳交易的要求

发达国家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减排指标,可以通过技术援助等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也可通过购买发展中国家的碳减排额抵消自身的减排指标。;;(1)中国的承诺

2015年,我国提交的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承诺: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

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2)中国的合作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进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国际合作,为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3)中国的行动

为实现减排承诺,我国积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低碳经济体系;

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严格的环保巡查制度,转变经济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调整能源结构,推广风能、太阳能、核能等非化石能源生产,鼓励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出行;

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

开征环境保护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以污染物排放量为计税依据,并对降低排污浓度的企业给予减税优惠。;(4)中国的成就

我国碳排放强度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衡量全球主要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低碳经济指数》年度报告显示,中国2015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为6.8%,位居榜首;

2016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为6.6%,位居第二。为实现2030年的自主贡献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碳达峰与碳中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