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第五章、糖与糖代谢生物化学.ppt

(104)--第五章、糖与糖代谢生物化学.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糖与糖代谢

第五章糖与糖代谢第一节、糖概述第二节、糖的无氧降解及厌氧发酵第三节、葡萄糖的有氧分解代谢第四节、戊糖磷酸途径第五节、糖的合成、糖异生

第一节、糖概述糖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化合物,即光合作用。糖类化合物被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为生命活动供能。糖类的生物学作用:结构成分、能源物质、中间代谢物、细胞识别的信息分子。

第一节、糖概述糖类的元素组成与化学本质: C、H、O:(CH2O)n糖类物质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或聚合物;糖类物质可以根据其水解情况分为: 单糖(1)、寡糖(2~19)和多糖(20个以上)在生物体内,糖类物质主要以同多糖、杂多糖、复合糖形式存在。

第一节、糖概述1、单糖的结构重要的己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D-吡喃葡萄糖?-D-吡喃半乳糖?-D-吡喃甘露糖?-D-呋喃果糖

第一节、糖概述2、寡糖(二糖)命名原则P35蔗糖OOOCH2OHCH2OHHOCH212324O-?-D-吡喃葡糖基-(1?2)-?-D-呋喃果糖苷ooH

第一节、糖概述2、寡糖(二糖)命名原则P35乳糖麦芽糖O-β-D-吡喃半乳糖基-(1?4)-α-D-吡喃葡糖OCH2OHOCH2OHOHO1412314OHoo

第一节、糖概述3、多糖(1)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分子量1-200万,250-260个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键聚合而成。呈螺旋结构,遇碘显深蓝色。支链淀粉中除了?(1?4)糖苷键构成糖链以外,在支点处存在?(1?6)糖苷键,分子量较高。遇碘显紫红色。

第一节、糖概述3、多糖(2)糖原动物淀粉,贮存于肝脏和骨骼肌;8~12个残基发生一次分支,增加了水溶性和酶的作用位点;与碘作用呈紫红色。水解酶:糖原磷酸化酶、糖原脱支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糖原

第一节、糖概述3、多糖(3)纤维素由葡萄糖以?(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直链,不溶于水。(4)几丁质(壳多糖)N-乙酰-D-葡萄糖胺,以?(1?4)糖苷键缩合而成的线性同多糖。

第一节、糖概述3、多糖(5)杂多糖糖胺聚糖(粘多糖、氨基多糖等)P66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角质素肝素

4、多糖和寡聚糖的酶促降解多糖和寡聚糖只有分解成小分子后才能被吸收利用,生产中常称为糖化。第一节、糖概述

5、淀粉水解淀粉糊精寡糖麦芽糖葡萄糖糊精:指淀粉在酸或淀粉酶的作用下降解成分子大小不一的中间产物的混合物。第一节、糖概述

5、淀粉水解淀粉的酶促水解:淀粉酶分α与β淀粉酶,二者只能水解的α-1,4糖苷键。α淀粉酶:内切酶,水解淀粉(或糖原)中任何部位的α-1,4糖键;β淀粉酶:外切酶,只能从非还原端开始水解,产生β-麦芽糖。水解淀粉中的α-1,6糖苷键的酶是α-1,6糖苷酶(脱支酶)。淀粉水解的产物为糊精和麦芽糖的混合物。第一节、糖概述

还原末端非还原末端α-1,4糖苷键α-1,6糖苷键五

第五章糖与糖代谢第一节、糖概述第二节、糖的无氧降解及厌氧发酵第三节、葡萄糖的有氧分解代谢第四节、戊糖磷酸途径第五节、糖的合成、糖异生

第二节、糖的无氧降解及厌氧发酵1、糖酵解途径(glycolysis)指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分解,形成2分子丙酮酸并提供能量的过程。酵解:丙酮酸转化为乳酸。发酵:丙酮酸转化为乙醛、乙醇。

糖酵解途径的生化历程己糖激酶

糖酵解过程ab1234

(1)第一阶段:葡萄糖?1,6-二磷酸果糖

(2)第二阶段: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

(3)第三阶段:3-磷酸甘油醛??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4)第四阶段:2-二磷酸甘油酸?丙酮酸

糖酵解途径

第二节、糖的无氧降解及厌氧发酵1、糖酵解途径(glycolysis)高能化合物与底物水平磷酸化P34(substratephosphorglate)结果:脱氢活化,产能三个不可逆反应的催化酶:已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限速步骤)、丙酮酸激酶调节控制:磷酸果糖激酶P71andP83(phosphofructokinasePFK)

第二节、糖的无氧降解及厌氧发酵2、乳酸酵解(lacticfermation)动物/乳酸菌(乳杆菌、乳链球菌)G+2ADP+2Pi2乳酸+2ATP+2水

第二节、糖的无氧降解及厌氧发酵3、酒精发酵(alcoholicfermation)酒精发酵(酵母的第Ⅰ型发酵)

第二节、糖的无氧降解及厌氧发酵4、甘油发酵甘油发酵(酵母的第Ⅱ型发酵)

第五章糖与糖代谢第一节、糖概述第二节、糖的无氧降解及厌氧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