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VIP

《书愤》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书愤》学案

【诗歌原文】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节奏,品味诗歌语言。

2.知人论世,深入探究“愤”的内涵与根源。

3.理解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传承诗人及作品传达出的民族精神。

【诗人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变(靖康之难)前一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金兵烧杀抢掠,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了汉人的内心。

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陆游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陆游年轻时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因受到秦桧排斥而仕途不顺。秦桧去世以后陆游才开始走上仕途。但在积贫积弱的南宋时代,朝廷偏安一隅,皇帝只图享乐,奸臣力主投降,主张武力抗金,收复中原的陆游一再遭受打击排挤,多次被罢官,只有过几次短暂的军旅生活。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陆游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有的抒发政治抱负,有的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他也多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六十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书愤》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写作背景】

《书愤》是陆游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所写的,此时他已是六十一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因为对内阁不满而罢官归隐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之久。直到淳熙十三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任命为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这两首七律便是在此时所写。此时的陆游已经年过六旬,但是由于曾经被黜,只能在乡下赋闲,他的内心被充满了无奈和悲情。加上中原未收,山河破碎等多重困境使得他郁怒至极,思考着愚蠢的小人误国以及自己这种“书生无地效孤忠”的现实处境,感慨万千,遂有了这两篇深刻而凝重的《书愤》。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将自己爱国的热情、壮志未酬的悲愤、作为一个文人的困境等复杂情感融合在了诗中。

【学习活动】

1.品读诗词

朗诵标准:

2.感悟情感

本诗的诗眼为:

3.深入探究

(1)你认为诗人在“愤”什么?为何而“愤”?(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

诗句

“愤”的内容

诗人情感或形象

首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颔联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颈联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尾联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2)陆游的“愤”在当今时代有何意义?

巴以冲突,根在哪里

自10月7日开始的新一轮巴以冲突愈演愈烈。巴以冲突的背后,有民族、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缘由。但是,从历史恩怨演变成20世纪以来持续不断的战争冲突,西方国家的政治操弄显然难辞其咎。

当今世界,国际关系中不公正不平等现象仍很突出,某些西方大国从所谓“实力的地位”出发,采取歧视性、排他性做法,搞地缘政治小圈子,不断“拉偏架”,导致“两国方案”无法落实,是巴以冲突一直难以平息的现实根源。

毋庸置疑,在目前的全球治理框架中,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回溯历史,正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让各国人民痛定思痛,建立了以联合国为主体,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机制的全球治理框架。虽然这个框架并不完美,却是人类社会迈出的重要一步,为过去几十年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个框架下,实现了世界由战争到和平的转变,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促进了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助力了发展中国家的兴起;形成了各个国家通过协商与合作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和科技革命的发展。

同样毋庸讳言,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们清晰地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先发优势,凭借自身的强势地位,占尽了体系和规则的先机——

在政治上,他们奉行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笃信穷兵黩武、强权独霸,坚持赢者通吃、零和博弈,打着所谓“规则”旗号破坏国际秩序、制造对抗和分裂。

在安全上,他们迷信实力地位,扩张军事联盟,以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安全。

在经济上,他们仍然妄图在全世界复制其原始积累过程中以坚船利炮、圈占土地、奴役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