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pptx

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课件)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ppt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文艺论文又可称为文艺学论文,一般是对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规律本质等进行分析,还可从艺术家的创作角度进行比较全面的或专门的评析。——何懿倩《让“曲高”不再“和寡”》学习目标1、把握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观点。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一、定向导学作者简介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他是画家齐白石的弟子,自幼喜爱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李可染整体感知1.找出本文中心论点。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2.什么是意境?怎样获得意境?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3.什么是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的说,就是加工工程通读课文,划分层次,写出大意。第一部分(1):点明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第二部分(2—4):具体论述什么是意境。第三部分(5—8):如何获得意境。第四部分(9—10):意境和意匠的关系。1.作者认为“意境”是什么?作者是怎样阐释的意境的概念?作者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作者通过列举山水画和“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的区别,阐释山水画的意境。2.第3、4段,作者列举的李白和毛泽东的诗,其目的是什么?列举《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诗句。说明诗歌的意境是怎样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的。列举毛泽东的《十六字令三首》,进一步说明了“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3.说说1~4段的论证思路。由画山水引出“意境”阐释什么是意境表明山水画与“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同。列举李白和毛泽东的诗,分别说明了xxxxx4.文章第五段有什么作用?一问一答,自然过渡。引出对“意境”产生原因的论述。5.第六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论证。作者列举齐白石画虾的例子,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则有赖于长期的观察;证明只有身临其境,长期观察,才会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6.概括第八段的主要内容。第八段主要通过列举画松树和苏州四棵古老的柏树的例子,论述了山水画的意境是靠长期观察,并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渲染而最终创造出来的。7.依据课文,说说意境与意匠有什么关系。“意境”是绘画的内涵,“意匠”则是绘画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由此可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对意境与意匠的解读,带我们了解并体悟了山水画。这是李可染对于山水画意境的阐述,更使得我们认识并深刻感受到这份情怀,也希望大家从这篇文章的手法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课后作业:写一段《漓江胜境图》的推荐鉴赏语。(建议从景和情结合的角度思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