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恶意补足年龄原则本土化的基本构想》3500字.docxVIP

2024《恶意补足年龄原则本土化的基本构想》3500字.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恶意补足年龄原则本土化的基本构想

目录

TOC\o1-2\h\u14778恶意补足年龄原则本土化的基本构想 1

13410(一)建立引入恶意补足年龄原则的司法制度 1

234271.建立证明“恶意”的司法制度 1

209372.不设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2

228243.持续少年法庭设立 3

155864.延续“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3

15075(二)设计专门的辅助机构 3

我国虽然有引入恶意补足年龄原则的需要并且也有很多的优势来引入恶意补足年龄原则,但是恶意补足年龄原则毕竟是属于英美法系的,主要还是以判例法为主,判例法是英美法系的一项重要的法律渊源,与我国司法制度的运用存在着偏差,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案子的判断都是有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所以作者认为我们在引入恶意补足年龄原则的同时,也要契合我国的司法制度和文化环境。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恶意补足年龄原则。

(一)建立引入恶意补足年龄原则的司法制度

引入恶意补足年龄之后,我国就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司法制度的适用,结合恶意补足年龄原则本身具有的特点来构建我国的恶意补足年龄原则的司法制度。

1.建立证明“恶意”的司法制度

严格适用恶意补足年龄原则主要就是判定未成年人是否具有主观恶意这一个过程必须实事求是,不让未成年人受不白之屈。“恶意”地证明包括证明责任地承担和证明标准以及内容。所以证明恶意的司法制度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确立。

首先,证明责任应由检方承担,检方作为我国的控诉机关承担着起诉控告的职能,所以证明未成年人犯罪是否具有“恶意”,是不是可以知道自己的行为能够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应该由检方来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也就应当由检方承担。由于恶意的证明是检方单方面的证明,且也是具有主观性的,所以检方若是虚假证明的话,未成年人的权益则会遭到侵害。因此检方应建立相关的惩罚机制以防检方的不诚信行为。但是对于作为被告人的未成年人的辩护理由中的“主观恶意”的存在与否则应由其自己承担。

其次,英美法系中关于“恶意”证明标准一般有四种标准——主要是“排除所有的怀疑”、“排除合理的怀疑”、“有说服力的证明”以及“优势证据”,[[]马松建,潘照东.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及其中国适用[J].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28]在我国一般案件的证明标准是需要达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参见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是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是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是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陈瑞华.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

[]马松建,潘照东.恶意补足年龄规则及其中国适用[J].南京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28

参见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一是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二是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三是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

[]陈瑞华.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

[]李振林,张颖鸿.恶意补足年龄规则本土化适用论[J].中国青年研究,2018,(10):46-48

最后就证明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观恶性,即对自己实施的行为理解能力,对自己实施行为的理解能力又包括辨认与控制能力,辨认能力包括对实质违法性与形式违法性的认识,实质违法性认识是指对行为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的认识,而形式违法性则是对刑法的禁止性的规定的认识;控制能力是指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认识来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的能力。二是行为方式,因为行为人的主观心理会通过客观行为反映出来,行为人的作案手段、是否使用工具、使用何种工具、有没有组织、组织内有没有分工,事后有没有逃跑、藏匿以及销毁作案工具和其他证据的行为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证明“恶意”的证据。因此,对于“恶意”的证明内容应当结合主观心理与客观行为综合判断,具体案件具体分析。

2.不设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

我国刑法上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标准是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是具有判断和控制自己年龄的能力,如果单纯的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降到12周岁,那么当时在14周岁存在的问题,12周岁时也会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的心智也会逐渐成熟的更早,现在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时间也在提前,他们的能力的提升也在提前,到时候,我们是否又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恶意补足年龄原则是判断未成年人是否具有主观恶意,当时实施行为时能否判断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的话,引入恶意补足年龄原则之后,我国在刑法上可以不设定年龄的界限,不一刀切,单纯的只解决个案。这样不设定最低刑事年龄,实际上也是规定了适用恶意补足年龄原则的

文档评论(0)

02127123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关注原创力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