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分析.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第一节 本节要求一、掌握基本概念:

1.食品营养价值:该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的种类、数量及热能能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二、掌握食品营养价值的主要评价指标,理解食品营养价值的相对性。

评价指标:营养素的种类是否齐全、数量是否充足、营养素比例是否合理、是否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

食品营养价值具有相对性:食物种类繁多,营养素组成千差万别。食品的优劣有相对性。

三、掌握谷类和薯类食品的组成与营养特点,以及某些天然有毒成分的危害。

(一)谷物类的营养组成

水分:11-14%,中等质量稻谷的国家标准含水量≤14.5%。

水对酶、微生物和仓库害虫有影响。含水量过高,容易发霉,生成对人体有害的黄曲霉毒素。

糖类:以淀粉为主,约占70%,精粉可达90%,是人体最理想而经济的热能来源。

脂肪:1-3%,不饱和脂肪酸占80%,其中亚油酸60%。胚芽的营养价值较高,可进一步深加工成如胚芽油、维生素E等抗衰老、抗疲劳的功能性食品。

蛋白质:8-16%,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较高,赖氨酸是谷物类食品第一限制氨基酸。

维生素:VB族重要来源,VB1、Vpp较多,一般不含VC、VD和VA。

矿物质:1.5~3%,磷、钙、铁、铜等。

(二)薯类食品的组成与营养

鲜薯中水分70~80%,其余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淀粉和多糖类);

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与其他谷物混合食用,实现营养互补,提高蛋白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特别是鲜薯含有较多VC。

(三)天然有毒成分

马铃薯——高茄碱量引起中毒(10~20mg/100g):轻者感到舌、喉麻痒,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体温升高;严重者抽搐、丧失意志,甚至死亡。

木薯——木薯苷:酶解生成剧毒的氢氰酸,0.06mg就会出现头晕目眩、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四、谷物第一限制氨基酸?营养改善措施及原则?

谷物类食品第一限制氨基酸赖氨酸

提高谷物蛋白营养价值的改善措施赖氨酸强化

蛋白质互补

①搭配种类越多越好

②食物种属越远越好

③各种搭配食物要同时摄入

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高赖氨酸的新品种。

五、谷类营养素的保留程度与加工精度的关系,加工、烹调对谷物营养素的影响

(一)加工对谷物类营养价值的影响

谷类通过加工,去除杂质和谷皮,不仅改善了谷类的感观性状,而且有利于消化吸收。谷类营养素的保留程度与加工精度有着密切关系。

(二)烹调对谷物类营养价值的影响

主要影响VB族,蛋白质和矿物质在烹调中一般损失不大。

油条:加碱、高温油炸使VB1全部损失,VB2和尼克酸仅保留一半。焙烤面食:焙烤温度和糖的用量是影响焙烤食品营养价值的因素之一。

第二节 本节要求

一、掌握豆类食品的主要成分与营养特点。

(一)主要成分

(二)营养特点

高蛋白(35-40%)、中等脂肪、少糖:大豆(黄豆、黑豆和青豆)高糖(55-70%)、中等蛋白质、低脂肪:豌豆、绿豆、蚕豆等

二、掌握大豆中天然存在的影响其营养价值的主要因素及其消除方法。

蛋白酶抑制剂

抑制蛋白酶活性,影响蛋白质分解消化。

胰蛋白酶抑制剂:抑制生长发育、使胰腺肿大

消除方法:加热30min,或用水浸泡后水煮5min。

植物红细胞凝聚素

凝集动物和人的血红细胞,轻者恶心、呕吐,影响动物生长发育,重者引起死亡。经浸泡后加热处理可使其失活

植酸

影响锌、钙、镁、铁等元素的吸收

豆芽中植酸酶活性大大升高,植酸分解,使原来被结合的元素释放出来,提高了矿物元素利用率,氨基酸、VC有所增加。

脂肪氧化

脂肪氧化酶氧化脂肪产生的醛、酮类物质产生豆腥味。

干热灭酶或80℃以上温度热处理等方法,使脂肪氧化酶失活。

三、熟悉加工对豆类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

未发酵制品(豆浆、豆腐):食物纤维降低,提高了蛋白质的消化率,部分VB易丢失。发酵制品(豆瓣酱、豆豉、黄酱、腐乳):部分蛋白质被分解,氨基酸游离,味道鲜美;

VB12、VB2、VC、Vpp增加。

第三节 本节要求

一、熟悉果蔬、肉类、水产品、蛋类、乳及乳制品的组成与营养特点。

(一)果蔬的组成与营养特点

水分

蔬菜:65~95%、鲜果:73~90%、干果:3~4%衡量果蔬新鲜程度、营养素存留的重要指标

维生素

富含VC和胡萝卜素,是人体所需VC和VA的主要来源。

胡萝卜素含量与蔬菜颜色有关,凡绿叶菜和橙黄色菜都含量较高。

矿物元素

富含钾、钙、钠、镁等,对心脏衰弱及高血压有一定的功效。绿叶蔬菜中富含无机盐,但草酸影响蔬菜Ca、Fe吸收率。

碳水化合物

以可溶性糖、淀粉及膳食纤维为主,胡萝卜、南瓜及洋葱等含糖较高。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痔疮、阑尾炎、结肠息肉、结肠癌

生物类黄酮(天然抗氧化剂)

花色苷、槲皮黄酮、黄烷酮、低聚儿茶素等:调节毛细管血管的脆性和渗透性,抑制细菌繁殖,增强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