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促进民族团结》.doc

9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案《促进民族团结》.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合之美——促进民族团结》学教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的组成部分(第一框),旨在引导学生掌握民族团结等知识,因而在学教设计时特别注意结合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对口支援等具体事例入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单元整体进行学教设计,又围绕“和”字展开,是中国梦的有机构成,因而本课立足于“和合之美”,以“民族团结”为着手点开展学教活动。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正处于智商情商的发展阶段,喜欢吸收各种知识,关心时事、关心民生、关心社会是中学生的心理需要,也是他们塑造健全人格的需要。但九年级学生对于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却是知之甚少,但在他们内心深处有实践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和冲动。对于学生而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认识显然不足,往往认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与自己联系不密切,离自己很远。因此,本节课的学教活动势在必行。

三、学教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识。

2.能力目标: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贡献力量,从而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明确国家为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所作出的努力以及个人的可行性措施。

四、学教重点和难点

学教重点: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依据:知行统一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本节课不仅要让学生制度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着眼于现实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学教难点: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是国家、社会共同的责任。

依据:现实中由于学生错误地认为维护民族团结离自己很远,这些是部分人、国家的事,与自己无关。因此,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和认识这些问题,有利于引导他们更好地参与,从自身落实做起从而更好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五、学教过程

(一)经典诵读,导入新课

1.经典诵读

(诵读内容: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2.课前导入

教师提问:刚刚我们一起诵读的经典和什么有关?主要意象是什么?

学生活动:回忆诵读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教师引导:围绕着一个“和”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民族团结,体会和合之美。

课件呈现:课题《和合之美——促进民族团结》

(设计意图:以古入今,通过经典诵读,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经典之美,体会经典之力量,同时又自然引出本课的学教主题——民族团结。)

过渡:中华文化有“尚和”传统,就如同“和”字的造字,一株禾苗一张口,与吃饭一样重要,各民族历来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

(二)层层递进,学习新课

1.版块一:一体之合

教师提问:让我们追溯历史,列举民族团结和睦的相关史实

学生活动:列举相关史实作答

课件呈现:逐一动态呈现(动态年代尺+中国行政区划图圈画相关区域)

教师小结:中华民族始终以“团结统一”为主旋律,易合不散,相融相通,“四海之内皆兄弟”,最终在交通发展、社会交往、经济互动、政治一统、文化与思想传播与互通基础上,铸合为一个“共同体”。

课件呈现:“中国梦”的内涵

教师转承:“民族团结”这既是“和合思想”历史逻辑的延伸,也是实践逻辑的体现,更是未来发展逻辑的根基。因此,只有厘清民族问题,维护好新型的民族关系,才能更好地规划蓝图、凝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板块小结: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历史史实梳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脉络,从而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中逐渐形成,因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历史之必然。)

过渡:没有哪一个具有持续生命力的共同体是一种纯粹同一的存在。中华民族作为一个长期延续的共同体,其生命力之本就在于自中华文明发端起,不仅是历时性多元,也是共时性多元,各民族和谐共生。

2.板块二:多元之和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这个共同体有什么特点呢?

课件呈现:地图-民族分布图

学生活动:阅读地图,读图归纳我国民族特点

(预设:56个民族;民族大家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分布特点等)

教师归纳:中华民族的团结从来都是多元的,不是一种离散、孤立、边界清晰的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补益、相互学习、相互依存的圆融联系状态。

课件呈现:

(资料-2019年是西藏自治区民主改革60周年。60年来,西藏自治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贯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人人心,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汉藏儿女守望相助、同心同德、团结奋斗,谱写了一曲奋进发展之歌,阔步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教师提问:1.材料反映出我国

文档评论(0)

luoxunwang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心无杂念,没有太多欲望,只专心用心的做一件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事必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