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pptx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以来,中国遭受了列强的入侵,一些商人、地主和官僚是怎样创办实业来挽救民族危机的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新变化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这些问题。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呢?中国的近代工业产生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近代民族工业是指产生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中的民办资本主义机器工业。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1)起步: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②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走上“实业救国”道路。状元实业家——张謇张謇(jiǎn),江苏南通人,1894年考中状元。同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边疆紧急,张曾上疏痛劾李鸿章奉行妥协政策。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建大生集团,主营纺织和面粉。他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张謇的大生纱厂张謇兴办大生纱厂时,资金非常困难。他只好向官府求助,几经周折。直到1899年,才建成投产。他苦心经营的大生厂最终负债被银行接管。南通博物苑张謇于1905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也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博物馆。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2)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3)短暂的春天: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发展(4)再度受挫: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5)夹缝中顽强挣扎:①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②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视频:荣氏兄弟荣氏兄弟一战期间,两兄弟创办的福新面粉厂获得厚利,企业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庭拥有面粉厂12家,享有“面粉大王”及“纺织大王”的美称。荣德生(1875-1952)荣宗敬(1873-1938)现代杰出民族工商业代表:荣毅仁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荣氏家族,父亲是荣德生。1949年,决定留在大陆。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93年—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红色资本家1949年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实现了新的复苏。荣德生父子加深了对共产党的信任感。荣毅仁在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1)总体上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2)发展不平衡:①从行业上: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薄弱。②从地区上: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江沿海大城市。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分布图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地区分布特点:沿海、沿江多,内地少。纺织业面粉业你能以荣氏企业为例,说说近代民族工业兴衰的社会原因吗?1.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3.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4.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有所恢复,但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使中国民族工业又走向了衰落。二、社会生活的变化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中国近代以前的交通工具轿子二、社会生活的变化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近代的交通工具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二、社会生活的变化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近代的交通工具火车轮船汽车电车飞机中国对火车的反映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参加淞沪铁路通车典礼的一位记者在《申报》上写文章说:“火车为华人素未经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先闻摇铃之声”“又继以汽笛数声,而即闻作响声者,车即由渐而快驶矣。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注目凝视。二、社会生活的变化近代通讯在中国的出现电话电报早期电报机近代交通管理和通讯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二、社

文档评论(0)

187****29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级中学教师资格持证人

k12教学资源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6日上传了初级中学教师资格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