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VIP

《红烛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烛

闻一多

统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知导入

猜猜下面四句诗中所说的诗人是谁?

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统编版必修上册

1.通过诗中的具体意象,理解“红烛”这一意象的精神内涵。

2.学习诗中的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

3.在诵读诗歌时,能够读出节奏、轻重、情感。

4.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能够深入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学习目标

统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必修上册

新月派

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成立于1923年,活跃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

文学常识

统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必修上册

文学常识:诗歌的“三美”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闻一多主张诗歌的音乐美是最首要的。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

新诗绘画美理论主要是指诗的词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新诗建筑美理论是先生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来的:“我们的文字是象形的,我们中国人鉴赏文艺的时间,至少有一半的印象是要靠眼睛来传达的。

文学常识

统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必修上册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诗歌三美

统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必修上册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湖北浠水县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的大会上,斥责国民党暗

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著有诗集

《红烛》、《死水》。

作者简介

统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必修上册

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

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

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其时,诗人身在远离祖国的大洋彼岸,这个被五四运动的洪流冲激过的、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里挣脱的书生,与当时千千万万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样,面临历史的选择,思考着人生和自我的价值。一颗赤子之心跳荡在他的胸腔,进发出炽烈的爱国热情。位卑未敢忘忧国,一介书生又何辞?尽管当时他的追求常常与痛苦、失望相伴,一度还曾陷入迷惘,但是,诗人的真诚、耿直却是毋庸置疑的,这在《红烛》诗中是有充分体现的。

写作背景

统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必修上册

五四运动爆发后,闻一多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表达了自己的

看法:“国家至此地步,神人交怨,有强权,无公理,全国懵然

如梦,或则敢怒而不敢言。卖国贼罪大恶极,横行无忌,国人明知其恶,而视若无睹,独一般学生敢冒不韪,起而抗之。”“国

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

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这一年闻一多21岁。

写作背景

统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必修上册

统编版必修上册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文朗读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人生风雪客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如果有遇到文件不清或断篇的或者需要转换文件格式的情况请联系我,会在第一时间帮你完成完整的文档。文档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本人将尽快予以删除,谢谢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