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中学历史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第1课时)
教科书
书名: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业练习
一、单选题
1.清代乾嘉时期《鄞县志》记载:“御麦(玉米)俗呼六谷,土人谓五谷之外又一种也。”但据光绪时期《奉化县志》记载:“《鄞志》作六谷……其说无据,盖陆乃陆地之陆(注:宁波方言中“六”和“陆”读音相同),此种多产于山,故名陆谷。”对这一争议理解最准确的是()
A.需要实物史料的支持才能结束争议B.方言阻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C.对玉米这一新作物的认识逐渐丰富D.玉米传播路线不同导致称呼各异
2.中国古代的移民主要是由北部和西部地区向中原地区移民,由山区向平原地区移民。但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则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移民趋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高产作物的传入B.区域分工的出现
C.人口政策的调整D.自然环境的变迁
3.著名农史学家石声汉曾对域外引种作物名称做过分析:凡是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引入;凡是名称前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后由海外引入;凡是名称前冠以“番”字的植物;大多为南朱至元明时由“番舶”引人;凡是名称前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由此可见,中国古近代对域外作物的引种()
A.呈单向交流模式B.带有较强的歧视性
C.以美洲作物为主D.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4.“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花生和番茄在东南亚热带的土地上疯长,以丰厚的产出支撑着众多的人口。”这一现象表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B.物种实现了世界性的自由流动
C.物种交流丰富了亚欧社会生活D.商品输出成为殖民扩张的手段
5.明代甘薯引进后,首先在闽粤部分地区得到推广。到18世纪前期,长江流域许多地区都已有甘薯栽培,出现了“高山海泊无不种之,闽、浙贫民以此为粮之半”的局面。甘薯的引进()
A.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B.表明中国与美洲往来频繁
C.解决了百姓饥饿问题D.反映出江南经济地位重要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后半叶,借助跨越太平洋的白银贸易,玉米进入了中国。玉米、马铃薯等作物对种植环境的要求宽松,这之后,中国的农民们便能够对山上贫瘠的荒地进行耕作了。玉米由西部和南部广袤的田间,开始进入全国各地。以前,从未有过一种农作物能在中国比较温暖潮湿的山区获得高产,玉米的引种使南部和西南部人口得以增加,这成为那里反叛的起因。幸运的是,中国免除了完全依赖玉米引起的蜀黍红斑和其他的营养不良症状,不仅仅是大豆和蔬菜在继续提供维生素,与玉米一起传播开来的新大陆的其他农作物也改善了乡村的营养状况。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丈量的世界史》
材料二??四川川中地区自清乾隆以后,人口增长很快,除了一部分为自然增长外,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湖广等地的移民。这些移民入川后,在水田已经耕垦殆尽、以垦山为业的情况下,选择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大约嘉庆以后,玉米已在山区占据绝对优势,“山居广植以养生”,“山民以作正粮”,“山地种之多茂,贫民赖以资主”。
——摘编自苏生文《玉米在中国》
根据材料一,概括玉米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根据材料二,指出玉米在川中山区占据绝对优势的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玉米在中国传播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对比乾嘉时期《鄞县志》与光绪时期《奉化县志》在玉米称呼上的记载差异,使人们丰富了对玉米的认识,故选C项;实物史料指各类文物、古迹、遗址、建筑、碑刻、雕塑和绘画等,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历史,而且具有视觉上的直观性,但无法辨明玉米在鄞县的准确称呼,排除A项;题干未提及不同的方言圈间的交流障碍,排除B项;“玉米传播路线不同导致称呼各异”存在逻辑错误,排除D项。
2.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清时期,原产于美洲地区的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传入中国,而这两种作物抗干旱、耐贫瘠、适应性强、种植方法简单,能够在砂砾丘陵、山头地角等瘠薄土壤种植,并且产量也较高,这样随着种植区域的不断扩大,移民现象出现,“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问题研究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课后练习.docx
-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问题研究 能否利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课后练习.docx
-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后练习.docx
-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课后练习.docx
-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后练习 (1).docx
-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后练习.docx
-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课后练习第二课时.docx
-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节 资源跨区域调配-课后练习第一课时.docx
-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节 产业转移-课后练习 (1).docx
-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后练习.docx
-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后练习第二课时.docx
-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课后练习第一课时.docx
-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后练习 (1).docx
-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课后练习.docx
-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课后练习 (1).docx
-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课后练习.docx
-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课后练习.docx
-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后练习 (1).docx
-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课后练习.docx
-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课后练习 (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