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型病案分析(内伤发热).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典型病案分析(内伤发热)

患者董某,女,66岁,202*年3月25日就诊

主诉:小腹部发热2年

现病史:下腹部发热,后背正中亦自觉发热,多在下午3时后出现,无汗出,身尚有力,畏寒,心烦急躁,失眠,纳可,口干,大便干,3日未行,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既往史:无

过敏史:无

中医诊断:内伤发热

证候诊断:阴液亏虚,水不制火

西医诊断:

治法: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处方:

熟地15g当归10g白芍15g枸杞子15g

制首乌30g黄柏10g淫羊藿10g巴戟天10g

知母10g炒枣仁15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

仙茅10g黄芪30g炙甘草15g浮小麦30g

大枣10枚

复诊:

202*年4月3日

服上方后小腹部发热症状改善,后背正中亦自觉发热,多在下午3时后出现自觉后背湿润,如湿毛巾覆盖,畏寒,喜凉饮,仍入睡困难,纳少,口干,大便已不干,2日未行,舌质暗红,苔黄腻而滑,脉弦细紧。

治疗:生地15g白芍15g麦冬15g龟板15g

黄柏10g上肉桂1g(冲服)淫羊藿10g巴戟天10g

炒枣仁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代赭石30g

黄芪60g知母10g

202*年4月11日

服上方后小腹部及背部发热均明显减轻,后背部发凉明显好转,畏寒,喜凉饮,睡眠改善不明显,眠尚可,纳少,口干,大便可,2日1行,舌质红,苔薄白,脉细。

治疗:中药守上方加砂仁15g。

按语:

内伤发热病机大体可归纳为虚实来两类。由气郁化火、瘀血阻滞及痰湿停聚所致者属实,基本病机为气血湿等郁结,壅遏化热而引起发热。由中气不足、血虚失养、阴精亏虚及阳气虚衰所致者属虚。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亏虚。总属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所致。本例患者小腹部发热症状为着,小腹部属于任脉,背部属于督脉,腹为阴,背为阳。而下午3时为“午后”潮热,辨为阴液亏虚,水不制火而发热,故以大补阴丸为主加减,但张老师并不是一味地补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故于补阴药中淫羊藿巴戟天仙茅诸药。服药后出现后背正中发热,同时有出汗症状,乃是阴阳趋于调和之象。二诊加重黄芪用量,防止过汗伤阴,并以生地易熟地,同时加入少量肉桂,仍是取阳中求阴之意。阴阳调和,水火相济,故复诊时小腹及后背发热均明显减轻。初诊时见口干、大便干、身热且符合“日晡潮热”,极易认为阳明腑实而言泻下通腑之法,然观其舌脉,此时当明白治法为大补阴液而非泻下通便,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文档评论(0)

xcsbjy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放射医学技术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2165125000025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2月24日上传了放射医学技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