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doc

数学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许昌实验中学万沛沛

【摘要】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用模型来描述生命现象,模拟生命规律,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去认识生命的原貌,把握生命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能较好地结合课本上数学模型的讲解,有目的的进行数学模型的构建、分析、重建,以及与其他模型的转换,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洞察能力;同时,通过科学与数学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又严密的思维品质,提高其综合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丰富了学生阐述和呈现生物学现象、特征、生命规律的表达形式。

【关键词】数学模型课堂教学模型转换模型构建

半个多世纪前,沃森和克里克两位科学家吸纳其他科学家的思想,利用物理、化学、数学方面的原理及方法,共同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从而获得了诺贝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物学的发展与其他学科尤其数学密切相关。在高中学习阶段,数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它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在理化生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由于高中生物学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大多数学生就把它当做文科来死记硬背,忽略了它的理科性质。其实生物学中许多实际应用问题都渗透有数学知识,如利用种群增长曲线特点制定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的措施;根据光合和呼吸作用曲线图合理采取措施,以提高农业产量和产品品质等,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运用数字推理能力,构建数学模型,给学生提供使用数字和数学思维的机会,这样就可使一些重、疑、难点内容化繁为简,既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

1、对数学模型的认识

数学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教材对模型的定义是:“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大量的模型,有实物模型如人体眼睛结构和心脏结构的模式标本,模拟模型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建构等,概念模型如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的解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以及通过动画演示总结出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的特点和联系等;它能使研究对象直观化,利于学生理解。

数学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而在新课标生物必修3中则强调了构建数学模型,并提出具体的概念和形式。数学模型是指用来描述系统或它的性质和本质的一系列数学形式,即为了某种目的,用字母、数学及其它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像、框图等描述客观实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表达式。经过研究发现,数学模型在生物学中越来越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就可以用数量关系来描述生命现象,并运用逻辑推理、求解和运算等达到对生命现象进行研究的目的,最终可以运用该数学模型来解释现实问题。在科学研究中,数学模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新规律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洞察能力;同时,通过科学与数学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又严密的思维品质,提高其综合性分析探究的能力,也丰富了学生阐述和呈现生物学现象、特征、生命规律的表达形式。

2、数学模型的构建过程

在新课标生物必修2的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新课讲到第二个知识点“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教师就根据课本上的探究活动“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的内容,和学生一起构建了碱基对的对数和基因种类的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要构建一个数学模型,首先我们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的目的,并搜集必需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尽量弄清楚对象的特征。通过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在DNA分子中,外侧的基本骨架是不变的,变化的是内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这样建模的目的就是探究4种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否足以表达生物体必需的各种遗传信息,进一步揭示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其次,要做出合理的假设——模型假设。合理提出假设是数学模型成立的前提条件,假设不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相同。如此建模中我们就假设:所有碱基对的随机排列都能构成基因。事实上,不部分随即排列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从来不曾出现在生物体内,而有些序列却会在生物体内重复数千甚至数万次。

然后,就要根据假设进行模型建构,构建前要先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创设具体的数字化情境,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构造各个量词的等式关系。

生物体内基因是复杂多样的,为了便于研究,教师和学生讨论要尽可能使问题情境简单化,由简到繁的总结出规律。所以,构建模型时,先从一个碱

文档评论(0)

武松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