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山水诗的写作特点.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谢灵运山水诗的写作特点

在中国诗歌史上,谢灵运是第一个有意识的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

人,他的主要功绩在于他以成功的创作实践确立了“山水诗”在诗歌

史上的独立地位。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谢灵运山水诗的写作特点,

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引言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里称谢灵运是“第一个在诗里全力刻画山

水的人”,虽然在他之前,也有一些完整的描绘山水的诗出现,如庾

阐的《衡山诗》,湛方生的《天晴诗》,谢混的《游西池》,殷仲文

的《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等,但谢灵运才是第一个有意识的大量创作

山水诗的诗人,真正使山水诗走出了理窟,走向了独立,使山水从文

学的“附庸”变为“大国”,并成为人们竞相写作的题材的人物非他

莫属。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

《老》告退,而山水方滋。”研究晋宋山水诗的发展几乎没有人不引

用这句话。他是开创山水诗派的鼻祖,但刘勰的“《庄》、《老》告

退,而山水方滋”的说法是否可信呢?如果从谢灵运山水诗的用典特点

来加以分析的话,不难得出答案。

二、谢灵运山水诗的用典特色

用典,又称用事、隶事、事类,现在常称作引用。刘勰云:“事

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在篇幅有限的

诗歌中运用典故成为增加诗歌内涵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在艺术效果上,

典故的加入也使诗歌变得具有多层意蕴而耐人咀嚼回味。纵观谢灵运

的山水诗作,其引用典故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经史子集无所不包,

从中可见其知识的渊博和庞杂,以至于清人吴淇有“非注莫解其词,

非疏莫通其义”的说法。据统计,谢诗引“三玄”入诗,以《庄子》

为最多,用《易》次之,《老子》再次之。由此观之,庄、老思想在

其诗中不仅没有告退,与较早的陶诗相比,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

谢灵运诗作中所引的“三玄”中的一些典故,如《过白岸亭》中

的“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七里濑》中的“遭物悼迁斥,存

期得要妙”,以上诗句中“抱朴”、“要妙”均出自于《老子》。

《登永嘉绿嶂山》一诗中的“恬知既已交,缮性从此出”,《郡东山

望溟海》中的“萱苏始无慰,寂寞终可求”,以上诗句中的“缮性”、

“寂寞”出自于《庄子》。《登永嘉绿嶂山》诗中的“蛊上贵不事”

一句出自《易蛊》;“履二美贞吉”一句出自《易履》。类似的例证不

胜枚举,不再一一赘述。纵观谢诗中所引用的这些“三玄”中的典故,

大都是表达自己希望远离尘世纷争,包含着避世隐居的思想。我想他

之所以产生这种归隐思想,不仅是受他所处的时代风气的影响,也与

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和跌宕的政治遭际有关。

谢诗中的典故,论数量的话以“三玄”为最多,但若论引用的质

量的话,应该是化用楚辞中的典故最为灵活和巧妙。例如,《石门岩

上宿》中的“朝搴苑中兰”语出屈原《离骚》,“美人竟不来,阳阿

徒发”化用屈原《九歌少司命》。《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中的“清晖

能娱人,游子忘归”化用屈原《九歌东君》。《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中的“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化用《九歌山鬼》。《东山望海》

诗化用《九章思美人》和《离骚》,几乎全篇都来自屈原诗赋。为什

么谢灵运如此钟爱屈子呢?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他自身宦海浮沉、怀

才不遇的不幸遭遇与屈原相类吧,这些寄托遥深的诗赋很容易引起他

内心深处强烈的共鸣,因此化用起来也很自然贴切,生动形象。

除了引用“三玄”和楚辞中的大量典故外,在谢诗中还有一些历

史典故是以直接引用人名的方式出现的,最典型的如《初去郡》,一

首诗中竟然接连引征了九个人物,此诗是对其仕隐思想的一次全面总

结。在《七里濑》一诗中,“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二句中的严

光、任公也都是隐逸的`代表人物。类似的典故还有很多,如《游赤石

进帆海》中的“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入冬道路》中的“鲁

连谢千金,延州权去朝”等等,他所引的这些人名不仅仅代表个人,

实际上也包含着和这个人相关的系列事件,以历史上的旷达之士来自

勉自勖,或抒写内心归隐的渴慕,或表达仕途失意的愤懑。

三、从其用典特色出发,分析谢灵运山水诗的写作特点

一般都认为,谢诗有其特有的固定结构模式,大多是按叙事、写

景、说理三部分来写的,由于他总是习惯以议论说理结尾,所以就形

成了为众人所诟病的“玄言的尾巴”的评价。但是从以上我所列举的

他所引用的一些典故及其意义来看,其山水诗中的用典多集中在叙事

和说理部分,而写景部分鲜见,比较之下他引用“三玄”中的典故是

最多的,这些玄言在其诗的开头、中间和结

文档评论(0)

135****44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