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14讲:诗词表达技巧与语言(古诗词)(含答案) .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14讲:诗词表达技巧与语言(古诗词)(含答案) .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使用典故(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借古讽(喻)今,告诫世人或统治者......的历史教训,寄托......的理想和情怀;诗歌表现手法之抒情手法。直抒胸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答题步骤:1.先确定诗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抒,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2.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3.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简意丰、言近旨远、含蓄蕴藉等考查方式: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第X句值得玩味,请从情与景的角度作简要赏析。*答题范式:这首诗运用了...的抒情方式,全诗主要写了...(内容),抒发了...的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用术语)答题公式:通过什么(表达技巧)+写出了(诗的内容)+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例(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①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②凝寒③?松柏有本性。(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注释】①一何:多么。②罹:遭受。③凝寒:严寒。8.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9.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亭亭”表现了松的傲岸姿态,“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两个叠词富有音乐性,突出了松柏挺立不屈。亭亭(挺拔),劲(刚劲),端正(直立、正直)。诗人写松柏“本性”,歌颂了松树的高洁,同时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描写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和静即动与静的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乐与悲的结合以乐景衬哀情。(2)联想与想象,以叫虚实结合。(3)正反对比。(4)白描。(5)细节描写(6)欲扬先抑。(7)象征(8)点与面的结合(9)视觉、听觉、触觉等相结合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古喻今,直抒胸臆,烘托对比,象征比喻,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是近年的热点诗歌表现手法之描写手法1.衬托:(正衬)突出了......;(反衬)用......反衬出......,更突出了......;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3.对比:更鲜明、更突出.....;4.白描:不加渲染烘托,清晰鲜明,寥寥数语就勾勒出.......5.细节描写:细腻生动地写出了......表达了....6.象征: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1.情景交融。将感情融会在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墓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2.因事明理。就着某一事情或画面的叙写阐明某种道理。3.对比衬托。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或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和陪衬。王维《鸟鸣涧》用“花落”、“月出”、“鸟鸣”这样的动景写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是反衬。这种表达技巧常见于怀古诗中,它往往通过今昔对比反映盛衰变化。4.托物言志。借写某一物表明某一思想情感。如虞世南《蝉》托蝉言志: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5.虚实结合。虚写和实写相结合。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巴山夜雨”是写实,“共剪西窗烛”是拟虚,表达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6.渲染烘托。这两个词本是绘画的传统技法,在诗词中指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某种心情。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置着吴地的江天,织成了无边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籍淡气氛,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几种常见表达技巧解说*答题步骤:1.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后对相关诗句简要解说;再作用分析。考查方式: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答题范式: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293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