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课件.ppt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学的整体观反映在研究思维和方法上,往往是采用由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推测整体的考察研究方法,这种整体研究方法体现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尤为突出。如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的本质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促成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阴阳学说,是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

阴阳学说渗透到中医学领域,影响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指导着临床医疗实践。同时中医学的实践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阴阳学说的内容。

《黄帝内经·灵枢·病传》说:“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

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强调:“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阴阳的起源

;;阴阳的划分:

阳—运动的、热的、在上的、向外的、明亮的、兴奋的、强壮的。

阴—静止的、寒的、在下的、向内的、晦暗的、抑制的、虚弱的。;阴阳的特性;

对立制约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1、阴阳交感;2、阴阳的对立制约

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斗争。

制约斗争动态平衡

二个含义:

(1)阴阳属性都是对应的矛盾的。

如上下、动静

(2)在属性对立的基础上相互制约。

如寒热

;3、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对立制约

对立——属性相反(绝对的)

制约——相互克制(相对的)

阴阳互根互用

互根——相互依存(绝对的)

互用——相互促进(相对的)

;4、阴阳的消长平衡;(2)阴阳消长平衡:

平衡→阴阳消长的运动变化处于一定范围、限度、时间内保持着动态平衡,总体相对稳定。

上限

下限

正常异常;5、阴阳的相互转化;(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阳阴

部位:上下

表里(脏腑)

背胸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

脏腑:六腑五脏

心阳心阴

经络: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阳

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阴;(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

实寒证痛经

;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阴阳两虚: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另一方不足的病理变化。

阴虚阳虚阴阳两虚

阳虚阴虚

;4、阴阳转化;(四)指导疾病诊断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五)用于疾病的防治;;(六)归纳药物性能;中药饮片的阴阳属性;分析五味;归纳药性;用阴阳指导养生;季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文档评论(0)

mend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