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闽江南北港岩土体特征及地基条件对比分析.pdfVIP

福州闽江南北港岩土体特征及地基条件对比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州闽江南北港岩土体特征及地基条件对比分析

李立生

【摘要】归纳总结了福州闽江南港和北港岩土体发育特征,通过对比分析两港岩土

体发育特征的差异及其对桥梁工程建设的影响,重点对两港地基条件进行分析评价,

并就桥梁和越江隧道工程基础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

【期刊名称】《福建地质》

【年(卷),期】2016(035)001

【总页数】6页(P72-77)

【关键词】地基;岩土体特征;闽江南北港;福州

【作者】李立生

【作者单位】福建省地质测绘院,福州,350011

【正文语种】中文

根据福州市发展规划*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2011。*福州市“两江四

岸”概念规划设计。,闽江南、北港及沿岸地区已成为福州市当今和未来发展建设

的黄金地带。由于闽江南、北港及沿岸地区工程水文条件复杂,地层结构多变,给

地铁、桥梁等城市基础工程建设带来较大影响。充分研究该区域以往地质资料*福

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1∶5万闽侯县幅、南屿镇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010。*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建省福州市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2009。*福

建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福建省福州市福州盆地工程地质图说明书,1984。

收稿日期:2015-04-22作者简介:李立生(1966-),男,助理工程师,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专业。,总结两港岩土体结构特征及地基条件变化规律,对基础工程施工

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河道形态及洪流分流特征

闽江自西北向东南流入福州境内,受南台岛阻隔,自淮安处分流为南北两港,在马

尾汇流后向东北流入大海(图1)。北港全长32km,较狭窄,宽300~500m,局

部不足200m,水流较急。南港全长27.5km,宽300~4000m,岸线呈缓坡

形态,水流较缓,港道中发育江心滩。

图1福州闽江南北两港位置图Fig.1LocationmapofFuzhounouthandsouth

ports

枯水期南、北两港的分流比为3∶7,即北港流量占总流量的70%以上,洪水期刚

好相反[1]。近年来,随着人工采砂、沿河堤岸构筑物建设等人工活动,北港分流

比逐渐增大,加剧了河床冲刷,直接影响了河道形态发育。

南、北两港洪流分流的差异,对两港形态的形成及河床地基的冲刷影响很大。形态

上,闽江北港具有窄而直的特点。1993年水口大坝建成后,闽江下游来沙锐减,

因淮安分流处丁字坝对江水流向的人为导向作用,使得水流大部分都流向北港,江

水流速的增大加重了对北港的冲刷力度,使得河道逐渐加深,从而形成了河床切割

较深、河道相对较窄的形态,最深处超过15m。与北港相比,南港宽而浅的特点

十分明显,河深一般为5~10m,淤积严重,河宽变化大,上段淮安分流口至湾

边为宽浅游荡性河道,主流摆动频繁,水流散乱,滩槽多变。下段江面宽阔,各个

河槽内主流线摆幅相对较小。

2岩土体特征

2.1闽江北港岩土体特征

闽江河床演变历史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河道岩土体的结构特征。笔者通过对北港尤

溪洲大桥、三县洲大桥、闽江大桥*福州市勘测院,福州市六一路闽江大桥重建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3。、鳌峰大桥*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福州市鳌峰大桥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991。(图2)、马尾大桥*福州市勘测院,福州市马尾大桥及

接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可行性研究阶段),2006。跨江桥梁的工程地质剖面

图进行了分析研究(以鳌峰大桥为例),总结北港下部岩土层总体发育特征[2-4]。

图2福州鳌峰大桥工程地质剖面图Fig.2Engineeringgeologicalprofileof

FuzhouAofeng-bridge

(1)第四系沉积物主要以砂质土、淤泥质软土及砾卵石为主,局部发育粉质粘土。

土体一般呈多层结构,成因类型主要为冲积、冲海积。基岩岩性主要为花岗岩。

(2)砂质土一般发育2层。上层砂土以灰黄色、浅灰色全新统冲积(含泥)细砂或中

细砂为主,常夹淤泥质成分,或与淤泥、砂质淤泥呈互层发育。顶板埋深5~7m,

厚度变化较大,为3~22m;第二层砂土以浅灰色、灰色含泥中砂为主,夹少量

薄层淤泥,局部含砾石成分,属全新统冲洪积地层,局部缺失,顶板埋深8~15

m,厚度5~8m。

(3)软土一般发育2层。上层为深灰色、灰黑色全新统长乐组冲海积淤泥,顶板埋

深为3~5m,厚度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53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