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集团客户大额信用风险的管控.pdf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大额信用风险的管控.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大额信用风险的管控

陈瑶璐陈寰

摘要:近年来,商业银行不断暴露大额集团客户信用风险,风险暴露

后发现,银行在信贷客户早期介入普遍存在对集团客户隐性关联关系识别

不清,导致贷款资金出现挪用、集团客户过度授信以及集团内部关联担保

比例过高等问题,增大了银行风险化解的难度。本文针对集团客户隐性关

联关系未有效识别所带来主要风险,剖析其中的原因,继而提出了识别隐

性关联关系的有效路径,从而降低银行大额信用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隐性关联;风险识别;防范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

的份额和利润,在“做大做强”的理念驱动下,近年来企业集团化经营的

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融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单一企业情况下,企业

的股权结构较为简单,尚容易辨析。而伴随着企业多元化发展,企业由单

一企业逐步走向集团化发展道路,则企业的股权结构也随之改变,变得越

发复杂。集团企业因其股权结构的复杂,潜在风险的隐蔽性也强,特别是

在刚介入时难以有效察觉,但一旦发生风险,对银行造成的负面影响往往

也是非常巨大的。

1集团客户隐性关联关系未能有效识别的主要风险

大型集团客户是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对象。由于种

种原因,普遍存在股权结构复杂、关联交易隐蔽、风险易于传导等特征,

在各类金融机构授信主体多,用信额度大,影响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

是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抓好大额用信集团客户风险管控既是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监管部门防控金融风

险要求的现实需要,更是商业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集团客户

隐性关联关系未能有效识别,将会给银行经营管理带来较大的风险,主要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加大了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监管的风险集团信贷客户常常利用隐

性关联交易,通过提供虚假贸易合同方式,进而套取银行信贷資金,信贷

资金在集团内部不同项目、不同成员之间随意流动,个别信贷资金被挪用

于房地产、矿产、民间借贷等高风险领域的情形,或归集母公司统一调配

使用,导致银行贷款资金监控失效问题长期存在,难以杜绝。

1.2容易导致商业银行产生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的风险集团客户常

常通过单个企业作为用信主体,如果对集团客户的股权结构、隐性关系识

别不清,容易导致在集团内部单个企业加总授信和用信规模超过集团客户

实际可承受负债规模的情形,加大银行信贷管控风险。银行的过度授信,

又会导致集团企业盲目对外投资扩张,脱离主业进行多元化的发展,银行

大量的信贷资金“脱实就虚”,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

1.4容易产生信息虚假风险商业银行授信主要依靠企业财务报表数

据完成,集团客户为获得更多的融资,常常利用关联企业间通过隐蔽的关

联交易可以随意做大资产、降低负债,调高销售收入的手法,调整财务数

据、粉饰财务报表,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缘故,银行很难准确掌握客户真实

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影响了信贷业务决策的准确性。

2集团客户隐性关联关系难以识别的原因

2.1股权结构日益复杂和隐蔽,加大了识别的难度集团客户经营普

遍存在跨区域、多元化经营现象。特别是大型民营集团客户随着经营规模

的不断壮大,股权关系也日趋复杂和隐蔽,企业集团的关联企业结构,也

从简单的单一层级关系向多维网状复杂结构发展。部分企业为了逃避债务

和规避法律风险,通过复杂的股权结构变化,从而掩盖实际控制人的真实

身份。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商业银行难以准确识别集团客户全貌。

2.2合规经营理念未落实到位,隐性关系治理仍存死角商业银行部

分分支机构负责人仍存在合规经营理念有形无神的现象,少数人仍有隐瞒

集团关联关系、追求短期业绩的冲动,个别客户管理行和经营行为规避在

评级、分类、授信、授权、关联担保等方面对集团客户信贷管理方面的规

定,对已发现的集团客户信息“视而不见”,不能排除存在隐性集团治理

死角的可能性。

2.3隐性关系识别手段有限,影响了隐性关系识别的质量目前商业

银行隐性关系识别手段主要依靠人行征信、商业银行内部的分析系统、外

部企业信息查询系统企查查、天眼查,以及客户经理人工调查等。而受限

于上述手段自身的有限性,以及客户经理人工调查能力的局限性所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