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效能核定.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NUMPAGES

新增设备(换热器)效能核定

一、设备名称:冷油列管式换热器

二、新增设备目的:提高水—冷油换热效率,降低生产使用冷油降温过程中所用时间。

三、设备位置:二次水池旁边

四、设备描述:

换热器壳层:长度3。5米,内径DN600

列管:规格φ25×2.5,长度3米,共127条

结构:两端平面密封,列管网板固定,壳体内加三片遮流板(遮流板约为网板面积的2?/3,位置为下、上、下).

管口:冷油采用走管层下进上出,冷却水由水井水直接走壳层上进,循环后上出,排入二次水池。

五、换热效率理论核算

5。1温度

管外水进口温度为℃=26℃,管内油出口温度为℃=30℃。

5。2定性温度和物性参数计算

管外为水,定性温度为℃

=28℃

油:=846。2,=0.618,v=1。15×10-5,a=0.00069,Pr=160

5。3管程换热系数计算

查出的数据为密度(),导热系数,运动粘度v,体积膨胀系数a,普朗特数Pr。

油:=846。2,=0.618,v=1.15×10-5,a=0。00069,Pr=160

管程油流量G(m3/d)=600,管程管道长度L(m)=3,管子外径do(m)=0.025,管子内径di(m)=0。020

从传热学角度,管程内部属于强制对流换热。

管程流通面积

=0.02669m2

管程流速

=0.26m3/s

管程雷诺数

=6464.32

根据Re的大小判断管内油水混合物的流动状态为层流还是湍流

一般Re104,即为湍流,Re〈104则为层流。

Re〈104管内为层流换热

=193.8

冷却流体时n=0。3

管程内换热系数=3703。57

5。4壳程换热系数计算

壳程的换热为强制对流换热

查出的数据为密度(),导热系数,运动粘度v,体积膨胀系数a,普朗特数Pr.

水:=995.6,=0。1361,v=8.05×10—7,a=0。000305,Pr=5.42

却水量(m3/d)=1200,壳体内径Ds=0.6m,总管子数Nt=170

壳程流通面积

=0.1992m2

壳程流速=0.0697m3/h

壳程当量直径=0。059m

壳程雷诺数=5.1943

=2.59

壳程内换热系数=26.76

5.5污垢热阻及传热系数计算

水侧油污

油侧油污

钢管导热系数

=118。49

5.6设计总传热量和实际换热量计算

=2。3×105j/s

C为比热容=4。2×103,为总体积流量,冷却水温差,为总的质量流量。

其中传热面积F=40m2,实际总换热量Q

Q=40.0×28×118.49=1。33×105j/s

5.7换热器效率

ω=Q/Q0=1.33×105/2.3×105

=57.8%

六、实际换热效果

新增冷油换热器后,单独合成降温可提前30分钟,大大提高了合成降温速度.基本可以满足合成蒸馏同时降温的要求.

生技部

2008-11-20

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文档评论(0)

djawds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