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银行风险管理案例分析.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林银行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简介

(一)巴林银行的历史

巴林银行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于1762年由法兰西斯·巴林爵士所

创立,至1995年已有233年的历史,最初从事贸易活动,后涉足证券业,19

世纪初成为英国政府证券的首席发行商。此后100多年,巴林银行在证券、基金、

投资、商业银行业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伦敦金融中心位居前列的集团

化证券商,连英国女皇的资产都委托其管理,素有“女皇的银行”的美称。

1993年,巴林银行的资产有59亿英镑,负债56亿英镑,资本金加储备

4.5亿英镑,海外职员4000人,盈利1.05亿英镑;1994年,巴林银行税前利

润高达1.5亿英镑,管理300亿英镑的基金资产,15亿英镑的非银行存款和10

亿英镑的银行存款,其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489位。

(二)巴林银行的倒闭

就是这样一个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围掌控270多亿英镑资产的巴林银

行,竟毁于一个年龄只有28岁的毛头小子尼克·里森之手。里森未经授权在新加

坡国际货币交易所(SIMEX)从事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交

易失败,致使巴林银行亏损6亿英镑,这远远超出了该行的资本总额(3.5亿英

镑)。

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

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10天后,这家拥有233年历史的银行以1英

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这意味着巴林银行的彻底倒闭,但荷兰国

际集团以“巴林银行”的名字继续经营。

(三)巴林银行的破产过程

1992年,28岁的尼克·里森被巴林银行总部任命为新加坡巴林期货的总经

理兼首席交易员,负责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交易并实际从事期货交易。

从1994年底开始,里森觉得日本股市将上扬,未经批准就做风险极大的金

融衍生品交易,期望利用不同地区交易市场上的差价获利。在已购进价值70亿

美元的日本日经股票指数期货后,里森又在日本债券和短期利率合同期货市场上

作价值约200亿美元的空头交易。不辛的是,日经指数一路下跌,并于1995年

1月跌至18500点以下,在此点位下,每下降一点,便损失200万美元。里森

又试图通过大量买进的方法促使日经指数上升,但失败了。随着日经指数的进一

步下跌,里森越亏越多,眼睁睁地看着10亿美元化为乌有,而当时整个巴林银

行的资本和储备金只有8.6亿美元。

尽管英格兰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拯救措施,但都以失败告终。后经英格兰银

行的斡旋,3月5日,荷兰国际集团以1英镑的象征价格,宣布完全收购巴林银

行。

二、原因分析

(一)巴林集团管理层的失职

在考虑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是否称职时,有一点必须先弄清楚,新加坡国

际金融交易所没有管理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或任何清算会员的事务的责任。新加

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只是个供清算会员进行交易的交易场所。不过,即使如此,新

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还是有机会识别并反映其会员有不正当行为的征兆的。

这种机会曾在1994年末和1995年初出现。当时,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

发现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交易中存在若干异常,并向巴林集团提出了一些关于

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征询。这些原本是可能促成较早发现里森活动的。根据官

委清盘人的观点,如果巴林集团的管理层适当检讨并理解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

在致该集团的信中所表述的忧虑,那么倒闭是可能挽回的。官委清盘人认为巴林

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回复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第二封信的态度尤其该受到严

厉指责,该回信向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作出许多毫无基础的错误保证。同样,

琼斯对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的两封信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问题掉以轻心到了

令人无法接受的程度。我们无法理解,琼期作为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财务董事,

何以未经独立地详细了解整个事件,就在里森草拟的回复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

征询里森交易活动的复函上签字。

(二)松散的部控制

从巴林破产的整个过程看,无论是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或国际金融市场都普遍

认为,金融机构部管理是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而巴林的部控制却是非常松散的。

据报载,在2月26日悲剧发生之前,巴林银行的证券投资已暴露出极大的风险

性,但竟末引起该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警惕。1

文档评论(0)

180****76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