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罐类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储罐类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

1主题内容与合用范围

1.1本规程规定了储罐类容器制造、实验、检查和验收的方法和技术规定。

1.2本规程合用于本公司制造的储罐类容器(以下称储罐),不包含搅拌容器、换热容器和塔式容器。

2总则

本公司生产的储罐类容器的制造、实验、检查和验收除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还应遵照国家及行业颁布的有关法令、法规和标准及本公司其它相应规程的规定,并符合图样和专用工艺文献的规定。

3储罐类容器结构

储罐类容器结构见图3—1,各序号名称见表3-1。

图3-1储罐类容器结构简图

表3-1

序号

名称

1

液位计口

2

人孔

3

壳体

4

安全附件接口

5

物料进出口

6

排污口

7

支座

4材料

4.1用于制造储罐类容器受压元件的材料必须具有钢材生产单位的钢材质量证明书和确认标记,且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GB150中的有关规定。

4.2三类压力容器的筒体、封头、开孔补强圈、设备法兰、M36以上的设备主螺栓及公称直径≥250mm的接管和法兰等重要受压元件、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图样规定及用户规定进行复验的受压元件用钢材应按本公司规定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有关材料标准的规定。

4.3焊接材料应符合JB/T4709《钢制压力容器焊接规程》的规定。

5制造、检查与验收

5.1储罐类容器制造检查的重要流程见图5-1。

5.2下料及坡口加工

5.2.1下料前应根据容器结构及尺寸和材料情况编制容器主体(筒体、封头)下料排版图。

5.2.2下料可采用机械加工、氧乙炔焰和等离子等方法进行切割,如采用氧乙炔焰和等离子等方法进行切割,应将切割面熔渣和氧化皮清理干净,并用砂轮打磨呈金属光泽。

5.2.3对接接头坡口一般应采用机械加工,如采用氧乙炔焰和等离子等方法切割坡口,应将切割面熔渣和氧化皮清理干净,并用砂轮打磨呈金属光泽。坡口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

5.2.4对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σb>540MPa的钢材及Cr-Mo低合金钢材经火焰气割的坡口表面,应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当无法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时,应由切割工艺保证坡口质量。

5.3封头的制造应符合本公司?封头制造通用工艺规程?的规定。

5.4筒节的制造及筒体组装应符合《筒体制造通用工艺规程》的规定。

5.5法兰面应垂直于接管或筒体的主轴中心线。接管法兰应保证法兰面的水平或垂直,其偏差均不得超过法兰外径的1﹪(法兰外径小于100㎜时按100㎜计算),且不大于3㎜。

5.6法兰螺栓孔应按筒体主轴中心线跨中布置。如有特殊规定,按图样规定。

5.7壳体上开孔、补强圈、鞍座、内件等应避开焊缝,必须覆盖时,被覆盖的焊缝应打磨至与母材平齐,并经100﹪射线或超声检测合格。

5.8机械加工表面的自由尺寸公差,按GB/T1804的m级精度,非机械加工表面的自由尺寸公差按c级精度。

6产品焊接试板

6.1按GB150和《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制备产品焊接试板。试板的下料尺寸为650×280,试板的宽度方向必须与轧制方向一致。

6.2制备产品焊接试板的规定

6.2.1试板的材料必须是合格的,且与容器筒体用材具有相同钢号、相同规格、相同热解决状态。

6.2.2试板应由施焊罐体的焊工,采用施焊罐体时相同的条件和相同的焊接工艺在筒节A类纵向焊接接头延长线部位与筒体同时进行施焊。

6.2.3试板应和罐体同炉进行热解决,热解决后进行力学性能实验。

6.3产品焊接试板的检查与评估

6.3.1产品焊接试板的检查项目应涉及:拉伸、弯曲、冲击。

6.3.2产品焊接试板的实验用试样,其尺寸、形状、取样部位及加工规定等均按《产品试板试样取样工艺规程》的规定执行。

6.3.3产品试板的检查项目的实验方法、评估结果应符合JB/T4744的有关规定。

7无损检测

壳体、封头及压元件上的焊接接头,经外观检查合格后,按图样和专用工艺的规定进行无损检测,并符合JB/T4730和本公司有关规程的规定。

8热解决

8.1图样规定需要焊后消除应力热解决的容器,应在容器本体上所有焊接工作结束和缺陷消除后,并经总检合格后方能进行焊后消除应力热解决。卧式贮罐当直径大于或等于φ3600时热解决前可先只焊支座垫板,待热解决后再焊支座。

8.2焊后热解决应按GB150-1998中10.4.5规定和《焊后热解决通用工艺规程》及专用焊后热解决工艺进行。

8.3热解决应有时间与温度曲线的实测记录。

9压力实验和气密性实验

9.1容器的开孔补强圈应在压力实验以前通入0.4~0.5Mpa的压缩空气检查接管、补强圈与壳体焊接接头的焊接质量。

9.2对于带夹套的容器应在内筒体试压合格后,再焊夹套和做夹套压力实验。拟定夹套的实验压力后,必须按内筒体的有效厚度校核在该实验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假如不能满足稳定

文档评论(0)

158****03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