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第3章电子教案.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和历史演变;一、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

二、中国城市基层管理的历史沿革

三、中国农村社区管理的历史沿革;一、社区治理的策略选择;⑵社区的政治活动通常由社区有身份的人来主持,他们形成了乡土社区的精英。在中国古代乡土社会,乡土精英的身份是通过考取功名来获得士绅身份。

⑶社区的社会组织是通过家族努力来形成和维系的。家族通常会通过家族公田;家族祠堂;亲属信任等制度来保障家族成员的基本生活。

⑷社区中的普通民众一般缺乏民主意识和民主行为,习惯于社区中的家族伦理的规范和宗法势力的左右。;;;乡村社区(P89—90):村民以社员的身份被组织到集体化的农业劳动当中,参与到各种政治运动当中,家族势力受到削弱,农村实行社员制的集体公益和公共福利模式。

计划经济时期,在乡村社区,已经基本上从体制上消除了过去的士绅统治,但家族势力在农村仍是基础。;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乡村社区自治策略(P89):

开展集体化的农业生产劳动;

通过人民公社体制把行政体制直接延伸到原来实行乡村士绅自治的领域;

村民以社员的身份参与生产劳动和村里事务;

公益事业和公共福利获得提升。;二、中国城市基层管理的历史沿革;;;;城市基层社区的形成和发育(P97—100):

80年代中后期“单位人”逐步向社会、社区回归。

1986年,民政部第一次提出在城市开展社区服务。

2000年11月,民政部发布的《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三、中国农村社区管理的历史沿革;乡(行政村)管理体制的建立:

土地改革后国家在区、县之下设立乡或者行政村作为我国农村基层管理组织,设人民政府。

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承担了村级政权的各项职能。;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产生和演变(P102—103)

1958年9月,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决定合作社升级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既是农业生产集体组织,也是农村的基层政权机构。;在人民公社时期,农民的社会参与只能通过人民公社组织进行。

通过“一平二调”(公社内实行平均主义的供给制、食堂制,对生产队劳力、财物无偿调拨)???实现“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1960年开始纠错,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实行三级管理,三级核算。;生产资料归公社、大队、小队三级集体所有;

生产管理责任下放到了生产小队;

生产队拥有部分所有权和管理权。;;;;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