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高中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pptx

《答司马谏议书》高中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ppt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堂导入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首诗叫《登飞来峰》,背诵一下: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只是因为我站在最高层。这是多么有气魄的豪迈声音!正是这种志存高远的胸襟和坚决果断的意志才使得诗人不管旧党怎么反对,他都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新法。大家猜到这个人是谁吗?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解题《答司马谏议书》是宋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写给司马光的回信。答:答复、回复司马:司马光谏议:官职名,当时司马光任谏议大夫,相当于部长级别书:表明一种文体,即书信“答司马谏议书”,即“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写作背景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作家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号文。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守旧,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学,不迷信古人,主张为文要“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刚劲(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著有《临川先生文集》。·少年时聪慧好学,记忆超群,随父宦游,知民疾苦。·21岁进士第四,仕途顺利,多次升官,治绩斐然。·48岁主持变法,曲折不顺,保派阻挠,有得有失。·65岁元祐更化,废除新法,晚年郁结,因病而终。整体感知课文欣赏(教师范读)听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1、圈画生僻字并正音释义。2、翻译课文。3、思考:①司马光为什么写这封信?课文哪段提到?②王安石为什么变法?课文哪段写到?正音释义强聒:卤莽:怨谤:不恤:盘庚:guō,语声嘈杂lǔmǎng,简慢无礼bàng,指责xù,关心gēng,商朝中期的一个君主问题检测思考:①王安石为什么写这封信?课文哪段提到?②王安石为什么变法?课文哪段写到?①第1段;②第3段。可见,每一自然段即为一部分,下面我们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一一概括并总结。翻译感悟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所以只简单的给您回信,不再逐一替自己辩护。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①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某:自称。启:写信说明事情。蒙教:承蒙指教。这里指接到来信。窃:私下。谦词。君实:司马光的字。古人写信称对方的字以示尊敬。游处:同游共处,即同事交往的意思。操:持,使用。术:方法,主张。强聒(guō):硬在耳边哕嗦,强作解说。聒:语声嘈杂。见:表被动。略:简略。上报:给您写。重(chóng)念:再三想想。视遇:看待。反覆:指书信往来。具道:详细说明。所以:原委。冀(jì):希望。见:我。①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思考: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第一段:交代写信的缘由。①点明自己与司马光意见不合的根源,即“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为下文的辩解做了铺垫;②道出了自己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读书人所争辩的,特别在于名气和实际,名气和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之大道理就清晰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原因,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议订法令制度并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与民争利;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②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

文档评论(0)

逐梦高考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名长期耕耘在湖南湘西地区基层高中的教师,已带过5届高三毕业班,多年的高中班主任,备课组组长,我想把我们自己制作的教学课件和高考研习心得收获分享给大家,为大家提供高考相关资料和高中各学科的自制教学课件,助力更多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