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洛堤步月古诗词鉴赏.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入朝洛堤步月古诗词鉴赏

入朝洛堤步月古诗词鉴赏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常常接触到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全部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入朝洛堤步月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入朝洛堤步月古诗词鉴赏1

唐代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译文

宽广的洛水悠远安静地流向远方,我气定神闲地驱马走在洛河长堤。

乌鹊在月落将曙之际不时地飞过,初秋寒蝉在野外晨风中嘶声噪鸣。

解释

⑴洛堤:东都洛阳皇城外百官候朝处,因临洛水而名。

⑵脉脉:原意指注视的样子,此处用以形容水流的悠远绵长状。广川:洛水。

⑶历:经过。长洲:指洛堤。

⑷曙:光亮。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写他在东都洛阳皇城外等待入宫朝见时的情怀。唐初,百官上早朝没有待漏院可供休息,必需在破晓前赶到皇城外等待。东都洛阳的皇城,傍洛水,城门外是天津桥。唐代宫禁森严,天津桥入夜锁闭,断绝交通,到天明才开锁放行。因此上早朝的百官都在桥下洛堤上隔水等待放行入宫,宰相也须如此。

不过宰相终归是百官之首,虽然一例等待洛堤,但气派自非他官可比。

诗的前二句写驱马沿洛堤来到皇城外等待。“广川”指洛水,“长洲”指洛堤。洛堤是官道,路面铺沙,以便车马通行,故喻称“长洲”。首句不但以洛水即景起头,写洛水含情不语地流淌着;更是化用《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以男女喻君臣,透露皇帝对自身的`信任,转达承恩称心的神气。因而接着写驱马洛堤,以一个“历”字,表现出一种心意悠然、冷静自若的风度。

后二句是即景抒怀。这是秋天的一个早晨,曙光微明,月挂西山,宿鸟出林,寒蝉嘶鸣,野外晨风吹来,秋意更盛。第三句写凌晨,化用了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原意是借夜景以忧虑天下士人不安,要礼贤下士以揽人心。

这里取其意而谓曙光已见,鹊飞报喜,表现出天下太平景象,又流露着自身执政治世的气魄。末句写秋意,用了陈朝张正见《赋得寒树晚蝉疏》:“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还因摇落处,孤独尽秋风。”原意讽喻寒士失意不平,这里借以暗示在野失意者的不平之鸣,为这太平盛世带来噪音,而令这位宰相略有不安,稍露不悦。

这首诗字里行间充溢着显扬之气,流露出春风称心,倨傲、自荣的情态,真实地为这类得势当权的宫廷文人留下一幅生动写照。从艺术上看,这寥寥二十字,不但是“音韵清亮”,谐律上口,而且巧于构思,擅长用事,精心修辞,使称心洋洋的神情毕现。

入朝洛堤步月古诗词鉴赏2

入朝洛堤步月原文:

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仪〔唐代〕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洛堤:东都洛阳皇城外百官候朝处,因临洛水而名。

脉脉:原意指注视的样子,此处用以形容水流的悠远绵长状。广川:洛水。

历:经过。长洲:指洛堤。

曙:光亮。

入朝洛堤步月拼音解读:

rùcháoluòdībùyuè

shàngguānyí〔tángdài〕

mòmòguǎngchuānliú,qūmǎlìzhǎngzhōu。

quèfēishānyuèshǔ,chánzàoyěfēngqiū。

相关翻译

洛水悠远绵绵不息地流向远方,我气定神闲地驱马走在洛河长堤。

曙光微明,月挂西山,鹊鸟出林,寒蝉在初秋的野外晨风中嘶声噪鸣。

相关赏析

上官仪是唐初以“绮错婉媚”知名的诗人。在他的.影响下,形成了诗坛上的一派,被号为“上官体”。这首诗虽不代表这一“体”,但却是即景抒情,不假雕饰的佳作。此诗写作地方,是东都洛阳。时间约在高宗显庆二年(657)到麟德元年(644)的七年间。那时候上官仪担负着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宏文馆学士,实际上掌握着朝政。上朝的地方,应当是上阳宫。上阳宫南临洛水,无论住在东城或南城的官员,要上朝都需要走一段洛堤,而且要经过天津桥为主的三桥倚托的两条沙洲。这就是首二句的具体背景。在天未明前,骑马去上朝,到了洛水边,脉脉地注视着广阔的流水,缓缓地经过两条沙洲,然后沿洛堤西行。他是如此从容不迫!这时,或许他在想着什么,诗没有说,不能臆断。“历长洲”三字,仍写出了马行之慢,假如快,就不会留意到“洲”之“长”,甚至感不到“洲”之存在。问题是:既然不焦虑焦急,何必如此早起?回复是;惟其起身早,才略不焦虑焦急。说明“上朝”一事,在他精神上的重量!宁可以早些再早些,决不行匆促!于是才有“步月”的闲情逸致。而“鹊飞”“山月”,带来晓色,“蝉噪”,“野风”,引出“秋”凉。有见,有闻,有感觉。这些景物不经意地联接起来,就造成了一种气氛,一种境界,因而受到历代评论家的高度称赞。

介绍

上官仪上官仪(608年

文档评论(0)

152****4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