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pptx

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管切开

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

老年病科巴春贺

气道组成及生理功能

气管切开术及影响

非机械通气护理

非机械通气并发症

呼吸系统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肺——包括支气管在肺内的各级分支和大量的肺泡

以会厌为界:

上呼吸道—鼻、咽、喉

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分支支气管

一、气道组成及生理功能

口鼻

温湿、滤过清洁、共鸣、反射、嗅觉

咽喉

吞咽、呼吸和发音,调节中耳气压功能

正常呼吸必经之路、发音器官、温润作用

气管、支气管

1级至16级终末细支气管:传导气体

17级呼吸性细支气管至肺泡:气体交换

肺脏纤毛(气道、支气管内壁)运动:

像田野生长的麦子,麦子上面都是毛。秋天一吹风,田野麦浪滚滚。

1000次/分,有规律的,向一个方向摆动,不是乱摆。

一级一级传递,自下而上,将所有有害的物质全部刷到了喉部。

肺泡里既干净又无菌,保持最佳状态。

二、气管切开术及影响

气管切开术:

切开颈段气管前壁,置入气管套管,使患者通过重新建立的通道进行呼吸的一种手术。

适应症:

1.喉阻塞

2.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3.预防性气管切开

4.气管异物

影响:破坏正常的气道结构

吸入的气体干燥,未加温加湿

产生并发症,可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三、非机械通气

非机械通气:

以人工气道来维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但无需呼吸机等机械装置辅助通气的方式。

内容:

一)气道吸引

二)气道湿化

三)气道造瘘口维护

四)气管套管维护

五)气囊管理

六)气管套管拔除

气道吸引:

通过吸引器和吸引管经气道套管清除气道分泌物的技术。

1.建立人工气道后,因会厌失去作用,咳嗽反射降低,使咳痰能力丧失。

2.气道吸引对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控制感染极为重要。

3.气道吸引成为清除气道内分泌物的唯一重要方法。

一)气道吸引

过去:适时——常规2h观情况吸痰一次

多项文献证明更易误伤血管,不必要的刺激反而使分泌物增多;

吸痰不及时又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等

现在:按需——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关键

1)气管切开处可见痰液或闻及痰鸣

2)指脉氧饱和度下降至95%以下

3)双肺听诊出现大量湿啰音,怀疑是气道分泌物增多所致

4)怀疑胃内容物反流误吸或上气道分泌物误吸

5)咳嗽排痰无力

6)需要取痰液培养

7)带气囊的气管套管放气时

8)经临床专业判断为需行气道吸引(血气指标等)

一)气道吸引--吸引时机

1、浅吸引:以佩戴的气管套管的长度来估计,当吸引管远端能到达气管套管末端时进行的气道吸引

气管切开者平均浅部吸痰深度8.22--14.78cm

气管切开套管长度:

2、深吸引:吸引管插入人工气道直至遇到阻力,回退吸引管1cm时进行的气道吸引

气管切开者平均深部吸痰深度17.37--24.51cm

哪种吸引方法更好?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一)气道吸引--吸引方法

浅吸引

深吸引

3、声门下分泌物吸引(SSD):

利用带SSD装置的气管套管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对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进行持续或间断吸引的技术

a、持续声门下吸引

方法:将气管导管附加吸引管腔连接一次性痰液收集器,收集器的另一端连接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用恒定负压进行持续吸引。

b、间歇声门下吸引

冲洗式气管导管连接间歇吸引泵(ISU)

吸引导管与墙式负压吸引装置连接,以恒定负压间歇吸引(吸引间断时间:Q1h-Q4h)。

1、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2、操作前进行手卫生

3、留置气管套管期间,应动态评估病情、呼吸、气管套管固定情况、气道通畅性、有无脱管及并发症

4、对患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进行隔离和自我防护

一)气道吸引--基本要求

一)气道吸引--操作要点

1、吸痰管的选择:吸痰管管径气管内套管内径50%,有侧孔

2、吸痰前检查负压:成人0.04--0.05Mpa,儿童0.04Mpa

3、吸引前后宜给与氧气吸入

4、进食后30min内不宜进行气道吸引

5、吸引前不宜向气道内滴入湿化液,仅在气道分泌物粘稠且常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时,可在吸引时滴入湿化液

6、插入吸引管时应零负压

7、宜浅吸引,吸引效果不佳时可深吸引

8、每次吸引应在15s内,连续吸引小于3次

9、评估吸痰后的效果,观察气道吸引后的不良反应

10、记录吸引的时间、痰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二)气道湿化

建立人工气道以后,呼吸道加温、加湿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

因此,保证充分的呼吸道温、湿化非常重要

理想的湿度下,经由健康的粘膜纤毛清运系统移除细菌

湿度严重不足下,细菌陷入已受损黏膜纤毛清运系统

二)气道湿化--湿化方式

持续气道湿化、间断气道湿化

★患者病情

★活动

文档评论(0)

李荣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