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10课苏东坡与西子湖
教学目标:
1.了解苏东坡在杭州的主要政绩,感受苏东坡对民生的关怀及对杭州历史文
化的深刻影响。
2.了解、诵读苏东坡描写杭州西湖的诗文,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恒久魅力。
3.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崇敬之情。
4.通过课内外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人交流的能力,搜集信息
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苏东坡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景点引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苏堤春晓”吗?(学生交流)这个景点是西湖十景之
一(出示图片、视频欣赏)
2.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人物就和“苏堤春晓”有关。(出示课题)
3.苏堤是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而命名的。在他出仕入仕的一生
里,他一直与杭州这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
二、苏轼与苏堤
1.请你阅读书本23-24页,读一读相关内容。
2.交流:你从书本中了解了苏东坡的什么事情?
3.出示苏东坡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苏东坡”。
眉州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
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
4.有一个很有趣的说法——苏轼被称为“杭州的老市长”,从刚才阅读的
书本内容中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组织民工铲杂草、挖淤泥,并修筑了一条横
跨西湖南北的长堤,又在堤上修筑了六座拱桥。)
故事拓展:
苏东坡来杭州当太守时,发现西湖长久不治,湖泥淤塞,就感慨上书,认为“杭州
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决定要学唐朝诗人白居易,疏浚西湖,为杭州人做件好事。
疏浚西湖的告示张贴出来了,可苏东坡却被一件事难住了:疏浚出来的葑草湖泥堆放在
何处呢?如果堆在西湖四岸,既妨碍交通,又污染环境;如果挑运到远处去,费工费事,
何年何月才能将西湖疏浚好?愁得苏东坡三天三夜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稳。第四天,
他决定到西湖四周走走,看看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件事。
苏东坡带上随从,骑马先到北山栖霞岭。一看这里是通灵隐、天竺要道,堆放葑泥,
显然不妥当。于是,想转到南屏净慈寺去看看。他站在西泠渡口,正想上渡船,突然听
到柳林深处传来一阵渔歌声:
南山女,北山男,隔岸相望诉情难。天上鹊桥何时落?沿湖要走三十三。
苏东坡一听,心中一阵高兴:这不是在向我献计献策吗?对,天上可架“鹊桥”,
湖上难道不能修长堤?这样,既解决了湖上葑泥堆放场所,又方便了南北两岸交通,真
是一举两得啊!
苏东坡高兴得喊了一声:“好!再到湖对岸去看看。”这时,从柳林中飞出一条小
船,船头站着一个青年渔民,身打躬,手作揖,向苏东坡说:“小民在此等候太守多时,
快请上船吧!”
苏东坡又惊又喜,问道:“你何以知道我要来湖边?”那青年回答道:“听说太守
要疏浚西湖,自然要到湖边来亲自察看,因此特来恭候。”苏东坡说:“好啊,那刚才
的渔歌一定是你唱的了!”小青年笑笑说:“是啊,这就是我们西湖南北山小民的心愿
啊!”
苏东坡乘上渔船,来到南山。柳林中又驶出一只小船,飞扬起一阵清脆的歌声:
南山女,北山男,年龄大过二十三。两情相慕难诉说,“牛郎织女”把堤盼。
苏东坡听了,哈哈大笑道:“唱得好,唱得好,南山女,北山男,让我在湖上筑一
条长堤,成全你们的好姻缘吧!”
要在西湖上筑堤的消息不胫而走,南北山渔民、农民和城里市民都闻讯赶来,自愿
出工出力。苏东坡说:“谢谢乡亲们啦,连年早涝成灾,你们生活困难。我已申报朝廷,
决定拨出一批大米,以工代赈。”乡亲们听说有粮米可发,更加踊跃。人多力量大,从
夏到秋,终于在北山到南山问筑好了七段长堤,段与段间留了六处水道,只是由于银钱
不足,暂时未能造桥。湖北岸一个青年樵夫想出了个好主意,砍了一批树木,拼成木板,
造了六顶吊桥。平时吊桥拉起,让里外湖的船只往来通行,早晚把吊桥放下,让两岸乡
亲通行。又在长堤两边种上桃树和柳树,一来保护堤岸,二来春天桃红柳绿,为西湖添
一美景。
后人为怀念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政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为苏堤。春日之晨,六桥
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道苏堤春早,有民谣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
桃。”“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就此而得名。
5.出示拱桥图片,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