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真题(解析).docxVIP

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真题(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首先,您提供的题目标题为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真题解析,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解析了题目中的具体题型和答题思路2阐述了考试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数的分类向量的向量积以及连续函数的概念等3简要介绍了题目的结构和特点,特别是二维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和应用4强调了数学史的重要性,指出平面向量和曲面方程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5分析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考试技巧,强调了学习态度和方法的重要性综上所述,该文档的主要目

2018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数学》题(解析)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数的分类。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乘有理数还是有理数,实数都可以比较大小,所以A、B、C三项正确。复数包括实数和虚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因此有理数集是复数集的子集,?D项错误。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向量积。两个向量的向量积(叉积)是一个新的向量,且这个向量的方向垂直于原来两个向量所在的平面,因此也垂直于原来两个向量,所以(1)和(2)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连续函数的特点。f(x)为开区间(a,b)上的可导函数,则可能出现极值,不一定存在最大值,当函数为分段函数时,不一定有界,故A、C两项错误。可导的函数一定连续,但连续的函数不一定可导,故D项正确。只有f(x)为闭区间[a,b]上的可导函数时才符合一致连续,故B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

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n元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b,(1)无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r(A)r(A,b);(2)有唯一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r(A)=r(A,b)=n;(3)有无穷多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r(A)=r(A,b)n。本题中,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与增广矩阵的秩均为2,且都等于未知量的个数,所以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唯一解。

故正确答案为B。

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概率的计算及空间想象能力。根据题意,是将大正方体分成四层,每层16个小正方体,两个面都为红色的处于上(除过顶点处),每条棱有2个,12条棱共有24个符合条件的小正方体,因此取到面为红色的小正方

的概率为?。

故正确答案为A。

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曲面与平面的交线。抛物柱面是由平行于z轴的直线沿xOy平面上的抛物线平移得到的,平面x–y–2=0是由平行于z轴的直线沿xOy平面上的直线x–y–2=0进行平移得到的。在xOy平面中,由得到交点分别为,,因此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抛物柱面与平面x?y?2=0的交线为经过这两点且平行于z轴的两条直线。

故正确答案为?B。

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数学史。“尺规作图三大问题”为:三等分角、化圆为方和立方倍积,因此D项不符合。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内容。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必修课程主题三“几何与代数”中的内容;风险与决策、数列与差分和矩阵与变换都为高中数学选修课程。

故正确答案为B。

9正确答案是:

正确答案是:

设矩阵,则|A|=。若ad–bc≠0,则矩阵A可逆。

又=,

因此。

10正确答案是:

因为曲面方程为,?故可设?F(x,?y,?z)=,?有?,,,?所以,,,?所以过点(1,?2,?2)?的切平面的法向量为=(4,?–7,?4)。

11正确答案是:

证明:先证满射,对任意g(x)=?acosx+bsinx∈V,有∫g(x)d(x)=∫(acosx+bsinx)dx=asinx-bcosx+C,所以存在f(x)=-bcosx+asinx∈V,使得Df(x)=?f′(x)=g(x),即D是V到V上的满射。

再证单射,对于(x)=cosx+sinx∈V和(x)=cosx+sinx∈V,如果(x)≠(x),则(x)-(x)=(-)cosx+(-)sinx=sinx(x+)≠0对于任意x∈R都成立,所以=和-=不同时成立。

D(x)=-sinx+cosx,D(x)=-sinx+cosx,则D(x)≠D(x)。若不然,有D(x)=-sinx+cosx=-sinx+cosx=D(x)对于任意x∈R都成立,此时,=且=,与“(x)≠(x)时=和-=不同时成立。”相矛盾。即证得D是V到V上的单射。

12正确答案是: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与学的方式和手段,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一方面是教学客观的需要与实现,为目的而创造方法;另一方面是主观的选择和创造。确定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依据有:①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②符合教学目标和任务;③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④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⑤符合教师的特长;⑥符合教学的经验性。

另外,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①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②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③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

13正确答案是: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析几何部分的基础章节,是学生首次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是后续学习圆与方程、圆锥曲线与方程必备的基础知识。“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这一目标呈现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带领学生探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培养学生利用代数方法探究几何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用坐标法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第二个层次是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题目或完成后续知识

文档评论(0)

趁早学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