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说“木叶”》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9.《说“木叶”》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说“木叶”

学习目标1、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的意蕴,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2、根据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学会迁移,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

作者引用了哪些诗句?说明了怎样的文学现象?一、阅读1-3段,思考:

“木叶”为诗人钟爱。(第1段)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月赋》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

(第2段)“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戌忆辽阳。“落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为什么古代诗歌中很少看见“树叶”呢?

现象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多用“木叶”甚至“落木”而极少看见用“树叶”或“落叶”

质疑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木

二、析疑:筛选信息阅读4、5、6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有哪些特征?

木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杜甫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_。落木千山空阔木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饱满)(空阔)

木落叶暗示艺术特征一

树木满树的叶子浓阴水分很充足浓绿木头、木料、木板树干落叶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何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春夏之交,饱含水分的繁密的叶子。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微黄而不飘零,因雨而湿润着的叶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木暗示微黄与干燥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艺术特征二

三、总结:文章结构思路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3、(7)“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现象)(分析)(总结)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意味。得到启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月说说下列诗句的特定文化意味。四、拓展探究

酒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月。(白居易《琵琶行》)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5.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传统诗歌中,酒是愁的象征。

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表现了梅的高贵品格,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是高贵圣洁的象征,这首诗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感谢您的观看金山办公软件有限公司读诗,要读出躲在概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

风雅颂是诗,古乐府是诗;三闾大夫的狂放是诗,诗仙太白的神游是诗;大江东去是诗,把酒临风也是诗;诗,可以静静地坐下倾听;也可以在微雨街头温柔吟唱……爱诗,其实是在爱着我们的生活。

请思考: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作者为何不用“落花”,而用“落红”呢?五、作业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