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

不饱和聚酯树脂化

1.外观:无色透亮粘稠液体

2. 固体含量:62±3%

3.粘度:40—60秒〔涂4号杯,25C〕

4.酸值:w35mgKOH克

使用方法〔参考配方〕:树脂引发剂〔过氧化甲乙酮液〕0.8—2份〔假设过氧化环己酮糊1.5-4份〕促进剂〔辛酸钴液〕0.5-3份〔本型号产品已参与适量,可不必再加〕客户应依据使用时的天气温度状况和制作工艺要求,分别称取树脂〔促进剂已参与,需要时可自行考虑补加量〕、引发剂调和成均匀的树脂胶。

具有粘性的可流淌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在引发剂存在下发生自由基共聚合反响,而生成性能稳定的体型构造的过程称为不饱和聚酯的固化。

发生在线型聚酯树脂分子和交联剂分子之间的自由基共聚合反响,其反响机理同前述自由基共聚反响的机理根本一样,所不同的它是在具有多个双键的聚酯大分子〔即具有多个官能团〕和交联剂苯乙烯的双键之间发生的共聚,其最终结果,必定形成体型构造。

固化的阶段性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整个固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凝胶--从粘流态树脂到失去流淌性生成半固体状有弹性的凝胶;

定型--从凝胶到具有肯定硬度和固定外形,可以从模具上将固化物取下而不发生变形;

熟化--具有稳定的化学、物理性能,到达较高的固化度。

一切具有活性的线型低聚物的固化过程,都可分为三个阶段,但由于反响的机理和条件不同,其三个阶段所表现的特点也不同。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是自由基共聚反响,因此具有链锁反响的性质,表现在三个阶段上,其时间间隔具有较短的特点,一般凝胶到定型有时数个小时就可完成,再加上不饱和聚酯在固化时系统内无多余的小分子逸出,构造较为严密,因此不饱和聚酯树脂和其他热固性树脂相比具有最正确的室温接触成型的工艺性能。

引发剂

用于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的引发剂与自由基聚合用引发剂一样,一般为有机过氧化合物。各类有机过氧化合物的特性,通常用活性氧含量,临界温度和半衰期等表示。

活性氧含量

活性氧含量又称为有效氧含量。对于纯粹的过氧化物,活性氧含量是代表有机过氧化物纯度的指标。实际上,由于纯粹有机过氧化物贮存的担忧定性,通常与惰性稀释剂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混合配制,以利于贮存和运输。

临界温度过氧化物受热分解形成自由基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临界温度。一般在临界温度以上才发生引发反响,这可从固化放热效应反映出来。临界温度是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时应用的工艺指标。

半衰期

半衰期是指在给定温度条件下,有机过氧化物分解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实际应用上,可用下面两种方法表示半衰期,一种是给定温度下的时间,另一种是给定时间下的温度,它们都是引发剂活性的标志。明显,有机过氧化物的半衰期愈短,其活性也就愈大。

引发剂的种类虽然很多,但不饱和聚酯树脂固化最常用的主要是两种,即国产1号引发剂和2号引发剂。1号引发剂是50%过氧化环已酮糊。过氧化环已酮是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外观是白色粉沫或硬块,易溶于苯乙烯中得到透亮的溶液。由11的过氧化环已酮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组成的1号引发剂,呈糊状,久置后分层,上层为透亮溶液,下层是白色沉淀物,使用时必需搅拌均匀成糊状。

过氧化甲乙酮具有与过氧化环已酮类似的特性,一般配成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

50%溶液使用,该溶液无色透亮,不含悬浮物,使用时不需要搅拌。

2号引发剂是50%的过氧化苯甲酰糊,用等量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配制而成。不饱和聚酯树脂中添加2%的过氧化苯甲酰,在室温可以保持稳定在10天以上,所以它是一种稳定性很好的引发剂。主要有机过氧化物的特性见表五。

表5主要有机过氧化物的物性

名称物态有效成分%临界温度°C温度°C时间h活化能kj/mol活性氧%分子量

过氧化二苯甲酰固

6.4242

过氧化环己酮〔混合物〕固

12.0〔主成分〕228

过氧化甲乙酮〔混合物〕液60〔二甲酯〕80851001051158116

103.6119.1311.0〔主成分〕176促进剂

常用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剂的临界温度一般都在60°C以上,这就说明单独使用有机过氧化物作引发剂不能满足不饱和聚酯树脂室温固化的要求。通过实践发现,在复原剂〔或氧化剂存在下〕有机过氧化物的分解活化能显著下降,大致为41.KJ/mol〔10kcal/mol〕,因此可使有机过氧化物的分解温度降到室温以下。这种能促使引发剂降低引发温度的复原剂〔或氧化剂〕常称为促进剂,而引发剂-促进剂体系那么常称为引发系统。促进剂按效果可分为

文档评论(0)

177****78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