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年代;天文学;一、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创造;青铜器;西汉纸地图;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四大创造对欧洲的影响;自东汉开始,历代

政府为标准文字与经典

书籍,常把标准文本刻

在石碑上,成为“石经”

供人们抄阅。

石经出现后,为防止抄写错误,减少烦劳,创造了拓碑法。这种方法成为后世印刷术创造的前驱。;唐代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唐咸通九年〕

;毕昇像;活字印刷的步骤;四大创造对欧洲的影响;硝石块;中国古代的火器一览;元·火炮

元代造的铜火,目前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并有明确纪年的火炮。

;南宋创造此种管状火器。以巨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子弹。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出,射程远达150步〔约230米〕。这是世界上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

;四大创造对欧洲的影响;司南;;指南鱼;将几段灯草横穿在带磁性的钢针上,放在盛水的瓷碗中,灯草连同磁针浮于水面,磁针即指示南北。这种指南针实用性强,最先应用于远洋航行。;四大创造对欧洲的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开展的特点;;殷商时世界最早记载日食的甲骨;现代天文学关于彗星的图片;《汉书·五行志》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比欧早800多年;2、天文著作;3、天文测量;③创造候风地动仪;浑天仪是铜铸的,内外有几层圆圈,都可转动。各层圆圈分别刻有赤道、黄道、南北极、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等,凡张衡所知道的天文现象都刻在上面。为了使“浑天仪”能自己转动,张衡设计了“滴漏”,用滴壶滴出来的水力作为浑天仪的动力,使其转动一周的速度和地球自转的速度相等。这样,人们坐在屋子里,便能从浑天仪上看到天体运行的情况了。;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测量地震的仪器。地动仪内部的中央有一根竖立的都柱,都柱的重心高、支面小,因此稳定程度很小,受到轻微的振动就容易倾斜。当某地发生地震时,哪个龙嘴里的小铜球下落,哪个方向就发生了地震。;2.僧一行①和梁令瓒共同创制黄道游仪,发现了恒星的位置的变动,这在世界是首次。②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简仪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由于浑仪的结构比较繁杂,观测时经常发生环与环相互阻挡视线的现象,使用不方便,于是郭守敬便将浑仪简化为两个独立的观测装置,安装在一个底座上,每个装置都十分简单实用,而且除北极星附近以外,整个天空一览无余。因此,古人称这种装置为“简仪”。;;汉代的象牙算筹;;1、贾思勰《齐民要术》;2元代王祯的《农书》中的

田间井灌工程图;3、徐光启《农政全书》;五、医学成就;16世纪以前,中国科学技术开展领先于世的原因是什么?;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固与开展,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

2、交通的四通八达促进了科技的交流与传播;

3、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与组织,政府的重视,是中国古代科技开展的重要条件;

4、继承前代科技文明成果;吸收其他国家、民族的优秀文明,是我国古代科技逐步开展的重要原因。

5、科学家的刻苦奉献精神等。;试分析中国古代科技为什么能长期领先于世界?;讨论:;对此有各种解释:;我们先进行16世纪东西方科技比较,再来分析。;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④重政轻技的观念阻碍了科技的进步。

中国是一个文化政治化倾向非常强烈的国家,使得知识分子对仕宦趋之假设鹜,而许多重要的科学著作无人问津,束之高阁或流失。

⑤重人文科学,轻自然科学。

崇尚政治人伦之“道”,天地万物之“理”,轻贱具体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艺的趋向,也是阻碍中国科技继续开展的重要原因。中国古代贤哲对于自然界大量敏锐的观察和新颖的见解,最终总是一致地导向对人心的启迪。

总之,中国科技的开展,缺乏相应的经济根底以及必要的人才结构,所以,在封建社会末期直至近代,中国的科技领域逐渐丧失了独占鳌头,生机盎然的风度。;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比较〔解析与探究〕;材料二:

中国: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三保下西洋,费钱银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

——《殊域周咨录》

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皆停止。

——《明仁宗实录》;材料三:

西方: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流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

文档评论(0)

181****76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