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指南》编制说明.pdf

《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指南》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交通运输协议团体标准

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标准起草组

2023年12月

1

一、任务来源、起草单位、协作单位、主要起草人

根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第三批团体标准项目立项的公告”

(中交协秘字〔2023〕25号)要求,由深圳市科中大交通建材有限公司联合多

家单位作为起草单位,负责本规程的编制工作。

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科中大交通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

院、深圳市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保沧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沧州交通发展(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廊坊京台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陕西中霖集团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

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主要起草人:周鸿翔、杨晨、李亚非、林秀军、魏道新、罗代松、杨天军、

纪男、朱逢超、杨朋、史宏宇、张永升、曹轲铭、葛方方、文欣、张兴军、魏定

邦、惠迎新、闫升、崔风龙、崔晔、徐宗程、桂学、王火明、徐周聪、牛双建、

刘正雄。

二、制订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塑料产品的使用量加大,废塑料的累积,特

别是焚烧以及掩埋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将废塑料

作为沥青添加剂是一大处置利用渠道。关于废旧塑料提高沥青及其混合料高温稳

定性的研究已经长达近三十年,但是仍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对聚乙烯、聚丙烯、

聚苯乙烯等聚烯烃类塑料的热行为研究表明,在130~140℃时容易软化,而未发

生气体析出,通过回收处理可研发高性能沥青改性剂。

采用废塑料聚烯烃改性剂筑路,不仅处置了废旧塑料,避免其污染环境,降

低路面整体造价,而且极大提高了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和力学特性等,延长路

面服役寿命。此外,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导向下,公路绿色建设

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环保角度分析,废塑料聚烯烃改性剂的使用能促进我国白色

污染物的综合利用,同时其干法工艺的特点,施工工艺简单、快速,避免了改性

沥青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能源消耗以及污染气体排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本

标准的制订,有如下意义:

2

1)规范用于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聚烯烃改性剂的质量技术要求,确保聚烯烃

改性剂的生产及检验符合公路工程需求;

2)规范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室内拌和及成型温度、配合比设计要求、

使用性能检测要求等,确保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达到最优;

3)规范聚烯烃改性剂的包装、运输和储存等,确保聚烯烃改性剂作为一种

沥青改性剂产品,能有效投入施工生产;

4)规范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及碾压规范,防范因施

工过程产生的质量问题,确保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质量,有效服务于高

质量沥青路面建设。

本文件适用于二级及以上或有特殊改性需求的公路新建、改扩建和大中修养

护工程。从国内相关标准调研来看,主要针对聚烯烃材料本身性质进行了相关技

术规定,但在面向配合比设计、拌合、质量控制等与混合料施工应用有关的规定

尚不够详细;有必要从聚烯烃产品到聚烯烃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形成系统的技

术标准,以便规范行业及市场应用,保证工程应用安全。

三、主要工作过程

本标准通过收集既有工程应用经验,以及相关研究成果、试验检测结果及使

用单位反馈信息,确定标准编制方向。2023年5月19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立

项审批通过,2023年9月6日完成大纲审查评审,2023年10月18日通过征求

意见草案审查会,目前处于征求意见评审阶段。

根据评审会专家意见已补充、修改,后续经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同意,挂网征

求意见。针对反馈意见,提出处理办法,进行补充、修改,形成送审稿。经中国

交通运输协会同意,进行专家审查。根据专家审查会形成的专家意见进行修改,

形成报批稿,上报审批。

四、制订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是以现有研究工作为基础,参照国家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