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解析).docx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真题(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2016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中学)

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情况。从校训“卓越立于全面,广博产生精专”中,可以明确看到是“全面、广博”导致了“卓越、精专”,因此,该校训是在强调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是校训强调的内容,校训强调的是全面发展带来的优势。与题干不符,排除。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正确的学生观的理解。通过图片可以看到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力”被剪掉了,这一做法完全就扼杀了学生个性发展,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能正确分析图片上学校的做法。与题干不符,排除。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内容。题干中小武想当科学家,但是班主任却在打击他,并且用他现在的学习成绩去否定他,认为他不能成为科学家。即该班主任只看到了小武现在的能力,并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到学生,忽略了学生的发展性。B项正确。

A项:学生的主体性是强调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而是具有在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学生的创造性是强调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个性创新潜能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学生的差异性是强调学生在兴趣、爱好、意志、性格等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工作者应做到“因材施教”。与题干不符,排除。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师行为的分析能力。题干中邱老师在工作日志中针对开会产生的问题,去思考是自身的问题还是其他老师理解的问题,同时提出对自己的要求是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充分说明邱老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A项正确。

B项:邱老师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体现了他的探索精神,故B项表述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邱老师要把问题搞清楚,说明他具有问题意识,故C项表述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没有体现自我暗示。与题干不符,排除。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确处理学生的财产权。财产权是指具有物质财富内容,直接和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一般而言,学生的财产权包括财产所有权、继承权、受赠权及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等,题干中班主任李某没收王某的手机,目的是为了维持课堂正常秩序,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王某认错后不返还其手机,这一做法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C项正确。

A、B、D三项:说法错误,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教师法内容的识记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章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教师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A、B、D三项的行为学校可以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而题干问的是“不能予以”,C项正确。

A、B、D三项:均属于《教师法》规定的内容。而题干问的是“不能”。与题干不符,排除。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学生伤害处理办法内容的理解情况。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其中第十款为:学校教师或者其

PAGE2

他工作人员在负有阻止、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题干中赵某发生伤害事故是在上课期间,并且是教师默许了他离开教室,没有进行干涉。因此,学校和打人者李某都有责任。D项正确。

A、B、C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与教师的法律关系。学生与教师的法律关系是:(1)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2)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3)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4)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A、B、C三项正确。

D项:不属于学生与教师的法律关系,错误选项。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2年修正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12年修正本)》第三十五条规定,对未成年人实施本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对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相互配合,采取措施严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对未成年人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应当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题干中,初中生钱某屡次偷盗财物,属严重不良行为,应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

文档评论(0)

聚好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公司能够提供如下服务:办公文档整理、试卷、文档转换。

认证主体鹤壁市淇滨区聚好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0611MA40H8BL0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