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山东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君臣孰劳问题上,慎子主张:“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已。”韩非子认为“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方可谓“贤主之经”。这表明二者()

A.政治出身的相似 B.等级观念的差异

C.治国理念的相通 D.学术观点的分歧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无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尽智力以善其事,而君无与焉,仰成而已”“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意可知,慎子和韩非子在君臣治国理念上有相同之处,均强调臣子多办具体事、做实事,君主不要过多的干预,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二者的治国理念,非政治出身,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等级观念,强调的是君臣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二者的学术观念具有相似性,排除D项。故选C项。

2.西汉前期,士农工商大都以追求财富和权欲作为动机;西汉后期,弥漫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逐渐淡化。这一变化缘于()

A.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对外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D.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取“独尊儒术”的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当时社会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西汉后期,弥漫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逐渐淡化,D项正确;社会经济的发展,助推了对财富的追求,排除A项;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对外经济文化联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自中唐以后,契丹、女真、蒙古、满族等少数民族一旦占据广大中原农耕区甚或入主全国,便会立刻将都城迁至北京,或将北京作为陪都。这种做法主要是基于,北京()

A.具有独特优越的战略价值 B.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C.是南北漕运海运的集成端 D.是中原农耕文明的代表地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唐以后(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接处,背靠群山,面向渤海,战略位置重要,具有独特优越的战略价值,A项正确;北京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不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将都城迁至北京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北京是南北漕运海运的集成端,但与成为都城关系不大,排除C项;北京不是中原农耕文明的代表地,排除D项。故选A项。

4.下表为宋神宗时期商税数与户数统计。对其理解合理的是()

地区

商税数

户数

户均

北方

3633392贯

5676606

640文

南方

4114751贯377文

全国

7748143贯467文

(注:商税数为熙宁十年额,户数为元丰初年额,两者统计时间接近。)

A.北方商人的社会地位更低 B.南北方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C.北方商业活动依然较为活跃 D.全国商业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北宋时期。根据材料“宋神宗时期商税数与户数统计”可知,宋神宗时期,北方地区的商税及户数均低于南方,但户均高于南方地区,说明此时北方地区的商业活动依然较为活跃,C项正确;材料并未对比南北方商人的社会地位,选项表述有误,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南北方商税数与户数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南北方经济差距继续扩大的结论,排除B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材料无法得出全国商业重心已转移到南方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

5.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关于西北边疆的研究蔚然成风,相关史地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如魏源的《西北边域考》、沈垚的《钦定回疆则例》等,并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了西北的边防和疆域,这一现象()

A.说明列强的侵略渗透内陆地区 B.推动中国史地学的近代化发展

C.反映了国人对时局的忧患意识 D.受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直接影响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了西北的边防和疆域”可知,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鸦片战争,列强侵华,关于西北边疆的研究体现了士人对边疆地区的关注,也有防范于未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